民以食为天。坚守耕地红线不突破是保障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根基,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战略性问题。但是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浪潮推动下, 征收拆迁工作宛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各地都不甘落后,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然而,征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即使老百姓有了新屋,仍不愿拆掉老房子,问题症结在哪呢? 一、传统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祖业不能毁,风水不能破。 我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一直禁锢着人们的自由思考。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底层百姓,大多信奉风水一说。在一些老人眼中,“老屋”作为家传祖业,如若被毁,既是对祖上的不孝,也会破坏老屋福佑后代的风水。 二、拆房“费力不讨好”,且如遇拆迁更有补偿,出于经济考量为啥要拆? 有些农村老屋是土质结构或石头堆砌,拆下的建材根本没有多大用处。且房在地在,即使房子风雨飘摇,依旧是个人财产的象征,他人无权侵犯。空置的院落在农村种菜、养点鸡鸭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若拆了除了耗费人力外,又有何用呢? 而位于城郊的房屋收益来源就更广了。心思活络的业主可以租出去或开个小商店做点买卖等,资产转换财富也会越积越多。 如恰逢房屋拆迁,就更没人会拆了。因为拆迁后不论是进行房屋产权置换还是货币补偿,其所得收益都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数额。而老屋即使闲置,也不需要付出任何的物力财力,两相权衡,利益天平明显倾斜,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出明智选择。 三、空置老屋房主难找,先行拆迁后续麻烦多多。 现在很多农民选择居家进城打工,家中老屋空置,或者一些绝户空置房,联系不到房主。因拆迁涉及到补偿问题,即使有相应的法律程序可遵循,但拆迁过后房主对补偿不满,或拆房违背自身意愿怨愤情绪滋生等,都会给房屋征收拆迁工作的进行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拆掉的不仅是老屋,更是中国人四世同堂的“和合”理念和以往的传统回忆。 老屋作为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传统生活方式的根。当高举的挖掘机无情的粉碎了我们的故乡老屋,漫天飞扬的尘埃模糊了最后一抹窥探旧日生活的视线,对安土重迁的中国人而言,是笼于心头无法消散的怅惘。因此有些老屋业已成为保护性建筑,禁止随意拆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