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转手资产是明智求全的举动
如今的房地产市场,频频出现的资产转手已经无需大惊小怪了。不过,这对那些当事企业而言,作出这一决定的确需要太大的勇气,但这一交易背后,一方解脱沉重包袱,一方低价捞便宜,双方受益,何乐而不为?
众人所盼的“春天”马上要到冬天了,还是迟迟不来。一些手里拿着巨量存货的房企,时间越长,越发着急,把房子放在那里,就是把钱躺在那里,施工方仍在干活,供应商不断垫资,一座用钱堆起来的大山颤颤巍巍。
转手?一大群高层一定是开了无数次会议吧?不转手?难道拖死?决定下达后,一拨人开始四处寻找买主,洽谈最好的价格,或者资源互换,也不知这中间到底找了多少家买家最终才能达成一个双方满意的交易。
于是我们看到,华人置业以65亿元向恒大地产出售位于成都的全部物业投资组合,包括华置‧西锦城、华置‧都汇华庭及华置广场,三个项目的总建筑面积合共65.265万平方米;7月底,融创28亿收购中渝置地成都资产;9月下旬,蓝润收购明宇部分物业;近日又有消息称,在花样年美年广场停工的十个月期间,花样年已经与北京金泰达成商业部分转让交易,并签署存量物业的经营管理等事宜……
可以发现,上述在成都发生的多起资产转让案例均发生于一些大型房企之间,在如今的楼市下要让一些大型房企“拿得起放得下”实在是难。强撑等时间去化,用尽花样营销,但市场有限,若以低价散售换取现金流,的确不如整体打包转让来的快。
牺牲利润或者赔本买卖,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知道,他们一定评估了继续拖下去与转手牺牲部分利益的之间的利益得失,转让,或许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
当然,企业是不会承认它的资金或者内部运营能力的问题,于是“转型轻资产”也算是一种托词。但相比那些恶劣的烂尾跑路的房企,例如锦华万达附近的佛光钧廷、嘉悦汇、麦迪逊广场,相信这些企业早已洞悉问题,但迟迟未脱手而导致恶果,这种情况来看,小型房企确实没有一些大型房企的远见和“放得下”。
市场就是如此,将己所不能之事交给能者来做,何尝不是一家企业的大度。后市我们相信还会有更多的资产转让案例发生,正如一业内人士所言,转让是资产的整合,给予了交易双方机会,如果不互惠互利,哪有交易买卖?
因此,笔者认为,转让资产不是示弱,正是明智求全的举动。
『观察家』由创家live+出品
观察家是国内首家基于房地产全产业链构建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及资讯发布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