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杨庄村是我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今年3月中旬的时候,我第四次来到杨庄村调研,沟坎上下乡亲们栽植花椒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在与村组干部和部分乡亲座谈时,大家一致表达了发展花椒产业脱贫致富的想法和决心。一个多月来,如何把“花椒树”培育成“摇钱树”、把“小花椒”发展成“大产业”问题,一直萦绕心头。现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供乡亲们参考。
一、杨庄经验值得推广
杨庄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对于西部丘陵浅山区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一是条件适宜。杨庄村“九沟十岭四面坡”,土地贫瘠,耕作困难,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没有雨水时,小麦亩产100多斤,连种子都顾不住;玉米七、八月份才冒穗,基本上是“望天收”。而花椒树喜光、耐旱、抗病力强,杨庄村沟多岭多、光照充足、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为发展花椒种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我县西部地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雨水等条件与杨庄村的自然条件基本相似,发展花椒产业具有普遍的适宜性和推广价值。
二是效益较高。目前,杨庄村是豫西地区种植规模较大的花椒种植基地,市场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这几年,品质比较好的花椒,每公斤可以卖到将近50元,一亩花椒年收入4000多元,效益非常可观。去年杨庄村产干花椒20多吨,销售收入合计100多万,老支书陈建秋和任克柱、杨丰巴等一批农民群众,已通过种植花椒脱贫致富。同时,花椒“一年栽上,三年结果”,盛果期可以达到40年,“一茬花椒树,受益两代人”,发展花椒产业大有前途。加上杨庄村土地比较分散,种粮成本高,而种花椒投入少、管理简便、效益较高,特别适宜于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种植,既能留守,又能赚钱。
三是群众支持。杨庄村从50年代初就开始零星种植花椒,2003年从韩城引进了优质品种“大红袍”,加上这几年花椒售价较高,群众热情高涨,目前全村大部分群众都有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000亩。另外,乡亲们在长期种植实践中,已摸索出了许多实用技术和种植经验,涌现出一批熟练掌握栽培、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有助于花椒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十多年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杨庄村优势在岭、希望在林,发展花椒产业是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科学选择。西部岭区要宣传推广杨庄村的经验,广泛发动群众,使花椒产业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杨庄模式需要提升
这几年,尽管杨庄村花椒产业发展迅猛,但依托小花椒发展大产业,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杨庄村自然条件非常差,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道路、供水、供电问题严重制约花椒产业的发展壮大。如目前花椒种植比较集中的西岭片区,仅有一眼机井,现在水位下降,供给800余人吃水已经困难,用于花椒林灌溉更无从谈起。另外,乡亲们反映的进村道路狭窄、花椒运输不畅等问题,的确非常现实。
二是扶持政策不连贯。乡亲们种植花椒,一方面是看中了花椒的市场效益,同时也因为享受退耕还林补助。2003年粮食收购价格提高、花椒效益尚未显现时,由于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不到位,部分乡亲砍椒种粮,一度使花椒种植面积减半。前些年,各级政府部门对群众种植花椒的扶持力度不够大,也影响了杨庄村花椒产业的发展。
三是市场意识不超前。目前乡亲们的市场意识不强、市场信息不灵,缺少专业的销售经纪人队伍,过度依赖于二道贩子上门收购,攥不起种植和销售的拳头,丧失了价格的市场主导权;另外,目前杨庄花椒种植尚处于原材料生产的初级阶段,没有进行精深加工,产品种类非常单一,没有真正实现规模效应,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
三、花椒产业亟待扶持
花椒产业是杨庄村乡亲穷则思变的伟大创造,要把这一致富产业做大做强,需要各级各部门支持和扶持。
一是政府扶持。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助推花椒产业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一要编制规划。县扶贫办、林业局要指导杨庄村等西部镇、村合理编制花椒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指导花椒产业发展,切忌“一阵风”、“一刀切”、“一哄而上”的乱象。二要改善基础。要整合我县交通、水利、农林、电力等部门的政策资金,有计划地向杨庄村投放,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提升一条入村道路,修建一批生产道路,新修一批灌溉机井,埋设一批地埋管道,建设一个花椒市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三要强化服务。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强农惠农政策,争取花椒产业享受退耕还林补贴。县农业局、商务局、人社局等部门要强化服务,加强花椒种植技术培训,及时发布价格变动信息,扩大小额贷款投放规模,支持杨庄村花椒产业发展。
二是群众主导。发展壮大花椒产业,群众是主体,必须采取措施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一要宣传发动。要通过效益分析、外出参观、树立标兵等举措,帮助群众算好“投入帐”、“收益帐”、“对比帐”,使乡亲们充分认识到发展花椒产业是杨庄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提高种植花椒的积极性。二要干部引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壮大花椒产业,村组干部必须思想解放在先、扩大种植在先、技术掌握在先,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乡亲们扩大种植。在这一方面,全村党员干部要向老支书陈建秋同志学习。三要扩大招商。要依托现有的花椒种植基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社会资金、技术、人才参与杨庄村花椒产业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动群众、带动群众、服务群众。
三是社会联动。“小花椒”要发展为“大产业”,需要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一要培育大户。近些年,已有一些有眼光的外地人到杨庄村承包土地种植花椒。这些种植大户既投资发展花椒种植,又雇佣杨庄群众打工创收,有利于花椒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镇、村两级应当予以鼓励支持。二要科技支撑。为促进杨庄花椒产业发展,要积极与省内外一些农科院或农业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依靠他们的科研力量,共同开发优良的椒种,促进杨庄花椒的高产、稳产和质量提升。三要市场推动。要通过举办“杨庄花椒节”、“花椒采购大会” 等,邀请全国各地的花椒经销商到杨庄考察,宣传“杨庄花椒”品牌,签订花椒购销合同,确保杨庄村的花椒建立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防止可能出现的花椒滞销现象。
四是产业引领。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利用市场,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一要扩大规模。有规模才能有名气,上规模才能增效益。当前,要想方设法扩大花椒的种植面积,用3—5年的时间形成5000亩以上的规模,建成中部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花椒生产基地,提高对外影响力。二要培育龙头。要按照 “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员”等模式,扶持发展一批花椒种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乡亲们发展花椒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三要拉长链条。要大力推进花椒精深加工,把花椒产业延伸到保健食品、日用化工、生物医药、香精香料及添加剂等领域,进一步增加花椒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杨庄村花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杨庄村群众有不甘贫穷的精神状态,有花椒富民的良好基础,只要坚持把“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我相信:“小花椒”一定能成为杨庄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