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22|评论: 6

[草根播报] 借鉴:关于城关镇杨庄村花椒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4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关镇杨庄村是我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今年3月中旬的时候,我第四次来到杨庄村调研,沟坎上下乡亲们栽植花椒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在与村组干部和部分乡亲座谈时,大家一致表达了发展花椒产业脱贫致富的想法和决心。一个多月来,如何把“花椒树”培育成“摇钱树”、把“小花椒”发展成“大产业”问题,一直萦绕心头。现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供乡亲们参考。
  一、杨庄经验值得推广
  杨庄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对于西部丘陵浅山区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一是条件适宜。杨庄村“九沟十岭四面坡”,土地贫瘠,耕作困难,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没有雨水时,小麦亩产100多斤,连种子都顾不住;玉米七、八月份才冒穗,基本上是“望天收”。而花椒树喜光、耐旱、抗病力强,杨庄村沟多岭多、光照充足、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为发展花椒种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我县西部地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雨水等条件与杨庄村的自然条件基本相似,发展花椒产业具有普遍的适宜性和推广价值。
  二是效益较高。目前,杨庄村是豫西地区种植规模较大的花椒种植基地,市场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这几年,品质比较好的花椒,每公斤可以卖到将近50元,一亩花椒年收入4000多元,效益非常可观。去年杨庄村产干花椒20多吨,销售收入合计100多万,老支书陈建秋和任克柱、杨丰巴等一批农民群众,已通过种植花椒脱贫致富。同时,花椒“一年栽上,三年结果”,盛果期可以达到40年,“一茬花椒树,受益两代人”,发展花椒产业大有前途。加上杨庄村土地比较分散,种粮成本高,而种花椒投入少、管理简便、效益较高,特别适宜于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种植,既能留守,又能赚钱。
  三是群众支持。杨庄村从50年代初就开始零星种植花椒,2003年从韩城引进了优质品种“大红袍”,加上这几年花椒售价较高,群众热情高涨,目前全村大部分群众都有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000亩。另外,乡亲们在长期种植实践中,已摸索出了许多实用技术和种植经验,涌现出一批熟练掌握栽培、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有助于花椒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十多年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杨庄村优势在岭、希望在林,发展花椒产业是乡亲们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科学选择。西部岭区要宣传推广杨庄村的经验,广泛发动群众,使花椒产业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杨庄模式需要提升
  这几年,尽管杨庄村花椒产业发展迅猛,但依托小花椒发展大产业,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杨庄村自然条件非常差,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道路、供水、供电问题严重制约花椒产业的发展壮大。如目前花椒种植比较集中的西岭片区,仅有一眼机井,现在水位下降,供给800余人吃水已经困难,用于花椒林灌溉更无从谈起。另外,乡亲们反映的进村道路狭窄、花椒运输不畅等问题,的确非常现实。
  二是扶持政策不连贯。乡亲们种植花椒,一方面是看中了花椒的市场效益,同时也因为享受退耕还林补助。2003年粮食收购价格提高、花椒效益尚未显现时,由于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不到位,部分乡亲砍椒种粮,一度使花椒种植面积减半。前些年,各级政府部门对群众种植花椒的扶持力度不够大,也影响了杨庄村花椒产业的发展。
  三是市场意识不超前。目前乡亲们的市场意识不强、市场信息不灵,缺少专业的销售经纪人队伍,过度依赖于二道贩子上门收购,攥不起种植和销售的拳头,丧失了价格的市场主导权;另外,目前杨庄花椒种植尚处于原材料生产的初级阶段,没有进行精深加工,产品种类非常单一,没有真正实现规模效应,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
  三、花椒产业亟待扶持
  花椒产业是杨庄村乡亲穷则思变的伟大创造,要把这一致富产业做大做强,需要各级各部门支持和扶持。
  一是政府扶持。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助推花椒产业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一要编制规划。县扶贫办、林业局要指导杨庄村等西部镇、村合理编制花椒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指导花椒产业发展,切忌“一阵风”、“一刀切”、“一哄而上”的乱象。二要改善基础。要整合我县交通、水利、农林、电力等部门的政策资金,有计划地向杨庄村投放,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提升一条入村道路,修建一批生产道路,新修一批灌溉机井,埋设一批地埋管道,建设一个花椒市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三要强化服务。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强农惠农政策,争取花椒产业享受退耕还林补贴。县农业局、商务局、人社局等部门要强化服务,加强花椒种植技术培训,及时发布价格变动信息,扩大小额贷款投放规模,支持杨庄村花椒产业发展。
  二是群众主导。发展壮大花椒产业,群众是主体,必须采取措施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一要宣传发动。要通过效益分析、外出参观、树立标兵等举措,帮助群众算好“投入帐”、“收益帐”、“对比帐”,使乡亲们充分认识到发展花椒产业是杨庄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提高种植花椒的积极性。二要干部引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壮大花椒产业,村组干部必须思想解放在先、扩大种植在先、技术掌握在先,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乡亲们扩大种植。在这一方面,全村党员干部要向老支书陈建秋同志学习。三要扩大招商。要依托现有的花椒种植基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社会资金、技术、人才参与杨庄村花椒产业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动群众、带动群众、服务群众。
  三是社会联动。“小花椒”要发展为“大产业”,需要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一要培育大户。近些年,已有一些有眼光的外地人到杨庄村承包土地种植花椒。这些种植大户既投资发展花椒种植,又雇佣杨庄群众打工创收,有利于花椒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镇、村两级应当予以鼓励支持。二要科技支撑。为促进杨庄花椒产业发展,要积极与省内外一些农科院或农业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依靠他们的科研力量,共同开发优良的椒种,促进杨庄花椒的高产、稳产和质量提升。三要市场推动。要通过举办“杨庄花椒节”、“花椒采购大会” 等,邀请全国各地的花椒经销商到杨庄考察,宣传“杨庄花椒”品牌,签订花椒购销合同,确保杨庄村的花椒建立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防止可能出现的花椒滞销现象。
  四是产业引领。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利用市场,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一要扩大规模。有规模才能有名气,上规模才能增效益。当前,要想方设法扩大花椒的种植面积,用3—5年的时间形成5000亩以上的规模,建成中部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花椒生产基地,提高对外影响力。二要培育龙头。要按照 “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员”等模式,扶持发展一批花椒种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乡亲们发展花椒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三要拉长链条。要大力推进花椒精深加工,把花椒产业延伸到保健食品、日用化工、生物医药、香精香料及添加剂等领域,进一步增加花椒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杨庄村花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杨庄村群众有不甘贫穷的精神状态,有花椒富民的良好基础,只要坚持把“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我相信:“小花椒”一定能成为杨庄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庄村群众有不甘贫穷的精神状态,有花椒富民的良好基础,只要坚持把“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我相信:“小花椒”一定能成为杨庄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椒产业是平昌乡亲穷则思变的伟大创造,要把这一致富产业做大做强,需要各级各部门支持和扶持。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11-4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眼下,又是花椒收获季节,一株株火红的花椒树,满枝头的串串红果,把孟津县城关镇杨庄村的山山卯卯,沟沟坎坎装点得一派瑰丽,广大椒农头顶骄阳,喜上眉梢地采摘花椒,欢声笑语把丰收的喜讯传出了山村,引来陕西、山东等地的客商蜂拥而至,花椒没下树就卖脱了稍。预计,今年该村可产干花椒3万公斤,为椒农增加收入近百万元。

    杨庄村地处城关镇的偏僻地带,全村21个自然小组散居在方园10几里的沟沟岔岔中。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群众长期生活在温饱线上。为使广大群众早日走上小康路,村支部书记陈建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先后多次带领村干部外出考察致富项目,最终被易栽植,效益好的陕西韩城大红袍香辣花椒种植项目所吸引。村两委达成共识后,决定依托本村荒山、荒沟、荒坡、荒岭资源丰富的特点,引进种植大红袍系列香辣花椒,带领群众致富。

    刚开始,由于从未接触过花椒栽植,村民心里没底,不敢大面积发展。为打消群众的思想顾虑,陈建秋在花椒成熟季节,组织本村闲散劳动力到韩城花椒种植基地做摘椒工。在那里,村民们不仅挣得了务工收入,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亲眼目睹了花椒栽植的美好前景。看到人家靠花椒栽植鼓起了“钱袋子”,一个个便动了心。回来后,还没等村里做动员工作,就纷纷要求发展花椒栽植。

    村两委,因势利导,根据群众自报的栽植面积,2003年冬,从韩城花椒种植基地一次统一购回香辣花椒优质苗木10多棵,并高新聘请当地花椒栽植能手杨圪垃到村为栽椒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知识培训,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栽植花椒的积极性,当年全村共发展香辣花椒载植近千亩,村里的沟沟、坡坡都被栽满了花椒树,出现不少6亩左右的花椒大户。

    经过七、八年的带动发展,全村460户人家,花椒栽植户就达300多户,花椒栽植面积已突破1300多亩。涌现出一大批熟练掌握栽培、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的科技种椒能手。8组村民任克柱,是村里的首批栽植花椒户,花椒面积已发展到13亩,其中8亩多已进入盛椒期,所产花椒以其颗粒大,麻味纯正,清香扑鼻,味久不衰而畅销。今年预计纯收入可达4万元左右。

    村支书陈建秋说,花椒易于栽植,善管理,只要施肥得当,管理跟得上,树龄可达40年。一次栽植,多年收益,是山区群众很好的致富项目。今后,要结合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扩大花椒栽植面积,依托花椒专业合作社,积极为群众提供品种推广、技术培训、农资统购、联系销售等系列服务,真正把杨庄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花椒种植基地。(郑占波  王来轩文/图)
20128211619975154.jpg
20128211620257136.jpg
201282116181528973.jpg
201282116183263316.jpg
201282116184785486.jpg
201282116192782690.jpg

发表于 2015-11-4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各部门支持通力协作

发表于 2015-11-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挺认真。有文字有实图。花椒产业行得通!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1-4 17:55
应该把魔芋种植也应列入该产业范围内。镇龙,笔山,得胜等都适合魔芋生长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