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和置业:香港和新加坡为主战场 内地发展稳健
谈及信和,对成都人来说,或许只知道信和·御龙山项目。相比起万科、华润等企业,成都人对信和置业及信和集团知之甚少。
创立于1970年的信和集团是香港前4强地产发展商之一,为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作为信和集团旗下主力子公司,信和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和置业)于1981年在香港正式上市,1995年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同时信和置业分拆其酒店业务成立信和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在2014-2015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信和置业全年营业额达218.39亿港元,同比增长193.1%;毛利58.01亿港元,同比上升26.03%,其中香港和新加坡物业为主要来源。40余年前,信和置业就联合姊妹公司新加坡最大的私人物业开发商远东机构,发展了超过900项高端物业。代表作如,香港中环广场、新加坡富丽敦顶级酒店、香港游艇会黄金海岸、香港帝峰皇殿豪华会所等。
信和置业以香港和新加坡为主战场,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并逐步开始向内地扩张。目前信和置业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福建、重庆、成都等城市有开发或参与的项目。其中,备受外界关注的是2007年分别以41.38亿元和41.8亿元夺得成都“地王”迎晖路六号近600亩的土地和重庆“地王”原三钢厂300余亩土地。
信和置业上述举动并非临时起意,其相关负责人2007年曾对外表示,“鉴于内地地产势头强劲,集团将致力于增加内地土地储备……集团的目标是在将来12—15个月内,将土地储备成倍增加。”
然而,2009年,信和置业主席黄志祥又对外表示,内地地价涨幅已超香港,公司对扩张内地业务持谨慎态度,自成、渝两地拿地后,两年内暂无拿地举措,将专注于“北上广深”四地发展。而成都和重庆两块地王,直至2010年重庆的地王才迎来破土开工,2013年成都地王才迎来首次开盘,信和置业在内地的扩张稳健。
就信和置业进入成都来讲,目前正在开发的信和·御龙山,一直以品质改善、产品为王的路线打出一片热销情形,自2013年首次开盘以来,多次开盘都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经交房入住,二期项目正在开发、销售中。
以信和置业土地状况划分来看,截止2014年12月31日,信和集团在香港、内地及新加坡拥有土地储备、楼面面积约4020万平方呎,包括住宅、商业、工业、停车场及酒店。发展中物业为2790万平方尺、投资物业和酒店为1140万平方尺,已完成的销售物业为90万平方呎。
其中成都的信和·御龙山、重庆的御龙天峰、漳州的信和·御龙天下及厦门的信和·银湖天峰,总应占楼面面积约2120万平方呎。也就是说,如果信和置业还有意在内地继续扩张,需加大土地储备。
信和置业也曾表示,在物业发展与管理方面,集团会在项目中增添更多环保元素。集团将继续采取选择性策略补充土地储备、提高盈利,为股东增值。
观察家智库专家赵忻:信和集团进入成都,在成都亮相的时间其实不算很晚,但项目推出却是最近几年的事。信和·御龙山事实上在产品定位方面,有点慢工出细活的感觉。从几次开盘的情况来看,信和·御龙山应该都属于同区域同期开盘的销售冠军,产品表现出热销的情况。个人分析,这种热销应该就是在产品前期定位、包括、打造上面投入比较多,而这一块做的好是销售好的根本。而且信和·御龙山所处的地段和区域,因为开发商控制开发节奏,项目推出和销售时,片区内的成熟度都比较高,包括周边轨道交通的规划的出台,整个配套环境已经成型,在推广的时间、力度、销售、包装等侧面打造,对取得好的销售条件也是一个利好的必要条件。
企业名称:信和置业有限公司
创立时间:1970年
代表项目:信和·御龙山
企业性质:香港地产发展集团公司
销售业绩:信和置业有限公司2014-2015全年营业额达218.39亿港元,同比增长193.1%;毛利58.01亿港元,同比上升26.03%;每股盈利为1.549,同比增长3.8%。
『观察家』由创家live+出品
观察家是国内首家基于房地产全产业链构建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及资讯发布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