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皇木镇和清溪镇地处高寒山区,修堰渠、建学校、修公路……在襄樊人民的倾心援建下,蓝图正在皇木镇和清溪镇变为现实,襄樊人民用爱心托起了两镇人民的希望。
任劳任怨建设精品工程
湖北省襄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到汉源检查援建工作,要求襄樊援建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灾区援建项目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造福灾区人民。
襄樊市水利局接到援建任务后,立即抽调精干队伍赶赴汉源。援建人员不畏艰险,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仅用30多天时间就将幸福堰整治完毕。
“不容易啊,这里山高路远,襄樊的施工人员硬是靠肩挑背驮,将一根根管子、一包包水泥和砂石运上了山。”幸福堰管理人员牟成云感慨地说。
襄樊援建汉源的皇乌公路施工条件艰苦,冬天不能施工,襄樊市水利援建队伍就抓紧时间备料,将砂石、钢材等建材准备到位,春暖花开时,援建队伍加足马力抢抓工期。
质量就是“命根子”。负责皇木镇援建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朱和云是襄樊市水利水电工程团副团长,他患有高血压,自深入汉源一线以来,他任劳任怨,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为抓工程质量,他三天两头往返于崎岖山路上,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
来到工地,朱和云便成了一名施工员,认真细致查看每个施工部位、每道施工工序,发现一点问题马上要求整改。有一次,浇筑承台柱子时,他发现钢筋班组绑扎的柱子钢筋偏移了一厘米,马上要求停工,重新绑扎。钢筋班班长说:“这么多柱子只有这个偏移了一点,又不影响工程质量,算了吧?”朱和云批评了他,要求重新绑扎,并按项目部规章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
周向东是襄樊市水利水电工程团汉源县皇木镇援建项目部办公室主任兼司机,他每天驾车10个小时左右,颠簸于皇木、清溪两个乡镇;龚丽娜是襄樊市水利水电工程团房建公司职员,今年元旦刚结婚,蜜月中的她得知单位要派人到四川参加灾后重建,主动要求加入援建队伍,放弃休假来到皇木镇……
在襄樊援建人员的日夜奋战下,目前,13.5公里的皇乌公路已经完成工程量的40%,预计今年10月可竣工交付使用。
和谐援建修通一条友谊路
道路不畅是制约皇木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皇乌公路的建设将结束皇木镇没有水泥路的历史。
皇木镇岩口村村民徐仕淑听说公路要进行硬化时,主动住到临时帐篷里,把自家的土房拆掉用于路基加宽。“要想富先修路,襄樊人民无私援助我们,为我们修致富路,我们建房,国家还要给补助款,我肯定要主动把老房子拆掉用来修路,支持家乡建设。”徐仕淑如是说。
公路施工难免要占用村民农田。村民罗红松的地里种着蔬菜,由于他家劳动力少,没来得及收割。襄樊市援建皇乌公路项目部便积极与他协商,并提出帮他收割,还收购了地里的蔬菜。
“这菜是我自己种的,值不了多少钱,给你们送点来……”不愿耽搁施工工期的罗红松连夜请几个人收割了蔬菜,送到项目部。他说:“这条路我们盼了几十年,你们是给我们做好事,我们支持公路建设,我们要感谢襄樊人!”
当地群众纷纷将自家果园里种植的水果,硬往援建人员的手里、包里塞。襄樊市援建队伍与沿线村民的感情与友谊随着公路的延伸不断升温。皇乌公路成为一条连接襄汉情的友谊路、生态路。
幸福渠通水了,“哗啦啦”的水声伴随着地震灾区群众的笑声流进了漫山遍野的果园里。看着流淌的渠水,许多群众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巨莎莎刘勇
相关链接:
襄樊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总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0万。
襄樊市对口援建汉源县清溪镇中小学一体学校、计生中心站、幸福堰维修工程和皇木镇中心学校、红花小学、计生中心站以及皇乌公路建设工程共7个援建项目,援建资金达3412万元。
两地情深:
襄樊市援建办主任宋克定:
襄樊汉源一家亲。我们一定会把援建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帮助汉源灾区人民建设美丽的幸福新家园,实现中央、湖北人民、汉源县人民和襄樊人民“四个满意”。
清溪镇虎岗村村民王国森:
幸福堰修好了,我们的日子肯定会好起来,清溪人会祖祖辈辈记住襄樊人民的无私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