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60|评论: 0

[房产论坛] 【连载】《楼市与爱情》:第十五章 三位专家的演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0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载】《楼市与爱情》:第十五章 三位专家的演讲

这个孝道论坛的主体其实就是先由所邀请的三位专家分别做三场演讲,然后他们再一起上台与台下的观众互动。

首先上台的是从北京请来的国学大师,显然,在今天到场的所有人当中,他是最有资格谈传统文化的。他说:“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孝顺的解释是这样的:尽心尽力承担侍奉父母或长辈的义务并顺从他们的意愿。”他一来就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抬出来了!他接着说:“孝顺是一个人的本分,父母花了心思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才把我们抚养长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一种恩情,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到底我们该怎样孝顺父母呢?就是:第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第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第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第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第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人生在世,莫以善小而不为,而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我想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今天各位来宾能来到我们这个论坛的现场,那么恭喜你们,说明你们已经具备基本的孝心。”

国学专家又进一步解释道:“‘供养父母,不令缺乏’就是说在生活上,物质所需,精神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虞久缺。‘凡有所为,必先禀白’就是说儿女无论要做什么事,要创哪一种事业,都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父母感觉到你隐瞒他,让他感受到儿女对他十足的信任。‘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就是说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为,身为子女的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们一生受之于父母,怎忍心违逆他们呢?所以在中国固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较容易;顺的标准比较难,顺父母的心意难。‘父母正令,不敢违背’就是说我们不要违背父母正当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违背他。‘父母正业,不为中断’就是说假如父母创造了什么好的事业,比方说:父母办养老院、孤儿院,或者办学校,办一些对社会福利的事业机构,我不能让它中断,我要把父母的正业一直继承下去,这才是孝顺。”国学专家讲了半个小时,最后他以“孝之永恒,乃中国文化之国粹”结束了他的演讲。

第二个上场的是从上海请来的民间传统文化的专家。只听见他用一口上海普通话说:“民间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天在于天时、地利,人在于其品行、修为。一个人如果从小不曾抵触顶撞父母师长,多听长辈的建议,反思自己的行为,成长的自然更快、更顺利,那么他收获的东西也就更多,也就是民间常说的‘有福之人’。”

第三个登场的专家是陆教授。闻道其实心里很紧张,他知道陆教授讲财经问题那肯定是一等一的高手,但今天这个选题可能是难为陆教授了一点。陆教授刚一走上台,下面就有女观众尖叫:“哇,这个专家好帅!”只见陆教授走到讲台前,不紧不慢地说道:“刚才两位专家分别从传统文化和风水的视角来谈了孝道,我非常认同二位专家的观点。但是孝顺和经济学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就来给各位来宾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陆教授说:“我们先来谈谈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的孝顺问题。国外有李尔王被自己的女儿们虐待的悲剧,国内也有‘富儿不孝’、‘穷人家的孩子更孝顺’等说法。长期以来,我们以为这可能只是民间的一种看法,但不幸的是,英国还真有经济学家通过大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证明了这个观点。根据英国家庭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那位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富裕家庭的父母比贫穷家庭的父母更有可能向后辈提供金钱,这些孩子在被养育时会被给予更多的物质条件上的满足。根据英国的数据显示,在被父母资助上大学的年轻人中,有20%不会定期给父母打电话,而有超过一半的人并不会经常去探望父母。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在受过大学教育后,相比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找到收入高的工作,但这些有钱的子女往往和父母关系疏远,这就是所谓的‘富儿不孝’的现象。”

陆教授接着说:“为什么有钱的孩子会比贫穷的孩子更不孝呢?这里面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随着子女收入的增加,其照顾父母所需的成本也在上升。这种成本更多的不是单纯的会计意义上的成本,而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因为他们的时间更值钱。他们会觉得陪父母逛街买东西或陪父母吃饭这类事的代价太大,并不值得。大量事实的确表明,财富越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疏远现象表现得就越明显。另外一个解释可以从子女对父母遗产的争夺来分析。经济学中有一个策略遗赠理论,该理论指出,儿女只会对父母付出能确保其获得相应遗产份额的义务。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都是理性的,或者换句话说人是自私的。这里的自私本身并不是一个好或坏的道德判断,而只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描述。只要在社会中存在恰当的激励机制,那么自私的人也可以做出很具有正能量的事情来。通常说来,家庭越富裕,子女的数量也会越少,这也就没法保证适当的竞争。子女间的竞争就是为了获得遗产而善待父母。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家庭结构大多数都是多子女家庭。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听说过甚至亲身经历过多子女家庭为了分父母的一点财产而反目成仇甚至对父母拳脚相向的人间悲剧吧?肯定有朋友想说,那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很多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那么家庭内部的子女又怎么竞争呢?的确,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没得选,独生子女对父母来说相当于是市场上的一种垄断行为。但是父母也不是没有办法,不过早的向子女交出自己的财产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陆教授的发言引得观众一片哗然。的确,他的话揭示了人性最本质的一面,听起来虽然有点残酷,但句句在理,让你听起来觉得不爽但又根本无法反驳。陆教授接着说:“其次,我们可以从效用出发来看这个孝顺的问题。效用是经济学中行为人对自己满足程度的一种度量,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的福利水平的一种度量。这个效用可以来自你自己消费的各种商品的数量,比如衣食住行购等,也可以来自其他东西,比如这个孝顺。假设孝顺存在于一个人的效用函数当中,这既有你对父母的孝顺的一种正向反馈,也有你自己的子女对你的孝顺。从这个层面来理解,我们可以把孝顺看成是和一般的消费商品一样的另一种商品,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商品。我们都知道,消费一种商品,我们可以获得收益,但也需要花费成本。孝顺的收益既有心理上的愉悦感,又有社会的美誉度,也有可能是来自父母的馈赠或遗产这样的金钱上的收益。而孝顺的成本除了给父母购买各种商品的花费,比如父母的衣食住行等;也有为父母购买各种服务的花费,比如带父母看病请保姆之类的;当然还有自己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前面给大家讲过,这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当然,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一样,有的人钱多,有的人时间多,所以钱多的人可以多给父母买点东西或者请人来把父母照顾好,而时间多的人可以自己去多照顾一下父母,这都是合理的选择。此外,我们也可以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孝顺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而自己也可能成为父母,所以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叫做‘迭代’,或者‘世代交替’。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也会影响子女对自己的态度。简单地说这就是一种示范效应。所以如果不想自己老了子女对自己太差,那自己就应该对父母好一点。”

陆教授又说:“最后,我想说孝顺是美德,但不是枷锁。咱们的许多父母,或者说整个社会,都经常用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给子女这种包袱。我们民间有‘养儿防老’的说法,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自私的表现。现代社会的金融体系已经非常发达,单纯的养老其实也有很多种选择,比如购买保险,进行各种投资,等等。当然,我们还有社会保障体系,有退休金可以养老。所以就当下现实情况而言,依靠子女来养老已经只是各种养老选择中的一种而已。单纯地靠子女来养老,这是古代农业社会的做法,因为人老了体力下降没法种田了。所以时代在发展,我们的观念也需要更新。现在我们应该更多地把孝顺看成是一种能给自己带来愉悦感觉的美德,而不是一种包袱。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农业社会,也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人到老年需要依靠子女抚养也是很自然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独特的孝文化也是基于我们传统的农耕文化所培育出来的。但我相信当代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当初生孩子时,是不会想到生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要给年老的时候准备一张‘饭票’吧。孝文化当然有着其巨大的历史价值,但在今天,我们除了应该把这个价值继承下去以外,还应该赋予其更新和更广的内涵。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台下掌声雷动!闻道相信在场的所有听众都和他一样感到被陆教授洗脑了。想不到一个简单的人人都懂的孝顺问题,其背后有着这么深刻的理论啊!以后他一定要好好跟着陆教授学学经济学!这时正好依依拿着孝顺故事的决赛名单从他身旁走过,闻道便问她觉得陆教授讲得怎样。依依两眼放光地说:“简直帅翻了!”

注:《楼市与爱情》纸书版权归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所有,当当网购书地址为:http://product.dangdang.com/23761885.html

福利来了:观察家于每周二、周四持续连载《楼市与爱情》,作为《楼市与爱情》的合作宣传媒体,如果您对《楼书与爱情》感兴趣的话,可参与评论,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即可有机会免费获得刘教授亲笔签名赠书!

作者简介:刘璐,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房观察新媒体观察家智库专家。对城市和区域经济领域的房地产、环保、能源等问题有着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知名财经评论人,与众多业内媒体有着长期和深入的合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