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国的生态保护 原创 /我爱吃米豆腐
石窟地和大脑壳地那方遍山遍岭的都是青冈树,丁点粗一个。我记得是八九年么啷块的,那会的干部下队还要挨家挨户地发树苗苗,我还陪何二娃去栽,就在那石膏子头找块洞洞挖窝窝。听大爹摆,何家户机房后头,他小那会就是那阙柏树都要好几块人才抱得住,这会我们见吗也没见过嘛。即或有,也被人砍了。以前的人没的啥子环保意识,不像这会出来的娃儿都念过书。大爹说,宏桶那么壮的树子到处都是。去哪会了?一丁点一丁点地就被人砍了诶。你说人家以前几百年的树子长那么久都等它在那会,这会的人变可恶了,才箸子这么粗点,就不见了。听大爹说,何家户那阙树上常经都有鸦鹊子在高头坝窝。鸦鹊子是啥?我查了下,就是书上说的喜鹊。
更安逸的是小那会听婆说还有毛狗,天城乡那边有好多毛狗洞。毛狗的学名叫貉。大人常经提的黄鼠猫儿,学名叫黄鼠狼,这块好猜。又比方说,黑了家,米娃儿想走夜路,大人就用夜猫子吓唬他。野猫子就是猫头鹰,这些我们都没看到过。白鹤看到过,但是没的大人说那么多。不肖说我们,这会蛋蛋后跟九几年生的那批,可能连河蚌壳都找不到。
所以说啊,还是要爱护环境,尤其是我们西充的。既然都说是有机生态旅游,你有机在哪会啊?不打农药、不砍树子、不要逮到雀儿捏到起耍。管它多江湖,你看就看,不要支脚动手的。各人把近塘转照管好。这会在屋头搞农业生产的人少了,又不像前几年,怕豁鼻子遭害小菜。
我写了本书,专门考证西充的植物和山上那些野娃子,所以虫虫、蚂蚁、草母子我就不提了,自己去看。劳慰大家常经关注。
注释:
1、江湖:典型的西充话,只有《康熙字典》给了我们解释。原来,“精华”这两个字在夏商周的时候读“江湖”,也就是今天说的“漂亮”、“美丽”。但是因为西充的位置闭塞,所以完整地保留了上古音。
2、宏桶:西充口音叫“黄桶”。“宏”就是大,意思是大桶,装粮食用。还有一种叫“拌宏”,打谷子用。
3、石窟:西充口音叫石科。
4、石膏子:就是石头。
5、河蚌壳:我们西充读“鹅半壳”。
6、高头:又读考头,就是“上面”。
7、箸子:筷子本来就叫箸子。明朝的时候,江苏的船夫忌讳客人喊“住”(停住)。客人喊“住”,就是招呼船家靠岸。如果喊“快”就证明路还远,要加钱开快。“箸”和“住”谐音,所以船夫忌讳喊“箸子”,改口叫“快子”,后来加又加了个竹字头,发明了“筷”字。明朝的陆容写了本《菽园杂记》,李豫亨写了本《推蓬寤语》都专门提了这件事件。后来随着人口流动,慢慢地就开始把箸子喊“筷子”。但是因为西充人跑外的少,一直叫箸子。直到九几年打工的人多起来,才开始叫“筷子”。
8、常经:经常=常经、客人=人客、公鸡=鸡公,是古代的语法,即把修饰名词的定语放在后面。西充人延续了这个习惯。
9、近塘转:附近、周围的意思。西充人经常这样讲,说全应该是“池塘附近”。
10、遭害:“祸害”的意思,这里做动词。
11、豁鼻子:学名野兔。野兔的鼻子是豁(划)开的。
12、草母子:西充把蟋蟀和蝗虫这类会跳的昆虫统称作“草母子”。
13、大爹:西充读音“大地”。民国前西充人叫“爹”,50年代以后生的改叫“爸”。我沿用以前的说法,是为了尽量还原最早的方言。
14、野娃子:西充读音“野袜子”,野生动物的意思。也用“烈袜”来形容人脑壳尖、不按规矩出牌。
15、支脚动手:西充口音读“痴脚动手”,挑衅的意思。
16、照管:同“照顾”。
17、阙:就是“个”,西充口音读“qio”。暂时无考,假借该字。
18、米娃儿:西充口音读“咪娃儿”。米很小,所以用“米”来形容小。
19、小菜:蔬菜。
20、劳慰:谢谢。 作者西充人,人文生态学者
直接上图,这些都是西充已经绝种了的野娃子:
1、我第一个先上吧。本屌名叫鬼洞雀儿,你们这会的西充人估计都没有听说。但是1910年出生的米娃儿都认得到我。没错,一几年,就是这么屌诶,算正资格的古墓派了!说起我的声音,就像你们80年代出生的学生哥当年爱耍的机关枪一样,“塔、塔、塔”。
2、我叫毛狗,学名貉,还有一种白色近亲。大清朝的时候,西充到处都可以看到我,后来越来越少,也就1970年左右吧惨遭灭门,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不过,我想回家!
3、我是传说中的青桩,可以单腿站立。你们小那会,我常经立得田头看你们洗尻子。我也想回家!
为了捍卫西充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希望蚊斑竹和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