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直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冻手冻脚的天气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会让人幸福感爆棚。在很多人看来,喝汤是件很简单的事。殊不知,只有科学地喝汤,才能既吸收营养,又避免脂肪堆积。来看营养专家为你解析如何喝汤更健康。
一、煲汤时间因材而异
不少人觉得汤煮得越久,食材里的营养物质就越容易溶解到汤里。其实在食材允许的情况下,熬汤时间一定要尽可能短,否则容易破坏食物中的氨基酸类物质,使嘌呤含量增高,营养成分流失。
青菜与海鲜搭配的汤<30分钟
鱼汤≈60分钟
鸡汤、排骨汤≈60-120分钟
滋补药材=40分钟
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的损失。
二、调料最好喝前放
熬汤时加点盐不仅能提升口感,更能起到补充水分和盐分的作用,但放盐量一定要控制得当。
标准:健康成人每人<5g-6g/天
我国居民实际:高出标准2倍以上。
可能导致了血压的上升,使脑卒中、心脏病及肾病风险增加。
建议煲汤前别急着调味,喝之前再加少许盐和生抽酱油,这样做有利于限制盐的摄入。此外,浓汤宝中也含有大量的盐,熬汤时尽量不要使用。
三、加“料”因人而异
在家煲汤时,可以加点适合自己的“料”,调味并增加保健功效。根据身体状态的不同,加“料”也要有所区别。
1、老人:可咨询医生加入枸杞、当归等中药材作为滋补,但应少喝老汤,以免嘌呤和盐的摄入量过多。
2、孩子喝的汤中则要少放枸杞、当归等滋补食材,建议多加肉和蔬菜,以均衡营养。
3、健康成年人,以适量葱、姜调味最好。
需要提醒的是,是药三分毒,用中草药煲汤应慎重。
首先,要到有资质的正规药店购买药材;
其次,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秘方”、“偏方”,避免误食有毒中草药。身体若有不适,一定先咨询医生,切不可擅加过多中药材。
四、餐前别喝老火汤
餐前的汤怎么和也很有讲究。老火汤、煲汤不适合餐前喝,因为其油盐含量很高,多喝反而不利健康。最好选择口味清淡的蔬菜汤,不仅爽口,还不会增加过多的热量。
经常感到胃胀、烧心、反酸的人通常消化不好、胃酸分泌较少,不宜餐前喝汤,因为这样容易冲淡胃液,更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者患者,在外就餐尽量别喝汤。餐馆做汤除了加盐,还要加入等量的鸡精、味精。鸡精的钠含量大概相当于普通盐的一半,而味精含钠量大概相当于盐的六分之一。所以,那些鲜美异常的汤含钠量非常高,对健康不利。
五、喝汤温度60°为宜
有些汤需要一定的温度维持口感。比如生滚鱼片汤,一旦放凉,鱼肉就会略带腥味,趁热喝才最鲜美。但大部分的汤不建议过度追求“热”度。
研究表明,常吃烫食的人,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症的风险将会增高。
喝汤时,感觉不烫且喝完后有微微出汗感为宜,有助于加速身体的代谢循环。儿童的黏膜更细嫩,汤的温度应该更低一些。
六、喝太快损营养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其实并非如此。饭前喝汤虽然能增强饱腹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但若喝得太多也会冲淡胃酸,影响食欲,特别是小孩,一旦营养摄入不均衡,就会对成长发育造成影响。
饭前或饭后喝汤并不是最重要的,喝汤时应该控制的是速度和汤量,尽量放慢速度,每次一碗即可。研究显示,放慢自己的吃饭速度可以有效减少食物摄入量,因为饱腹感总是滞后于实际摄入量。喝汤也是如此,慢点喝有益于营养的均衡摄入。
七、喝汤餐具有讲究
耐高温的树脂碗、仿瓷餐具等,由于轻便美观,不怕摔碰等优点,正在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然而用这类餐具盛热汤,却存在不小的健康隐患。
比如美耐皿,由一种三聚氰胺和甲醛合成的树脂制成,具有美观耐用的特点。当温度超过70℃时,就会有部分三聚氰胺溶于食物中,虽然溶出的三聚氰胺并未超标,但长期用这种碗喝汤,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影响。
建议多用陶瓷餐具盛汤,煲汤时也尽量用砂锅等器皿,不仅健康,而且更加美味。
最后要提醒的是,在外就餐时没必要点名贵药材、食材,如人参、鱼翅、海参等煲成的汤。因为这些汤虽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相对于价格,有点“名不副实”。最好选择由新鲜食材做成的汤,如蔬菜、鱼类等煮的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