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85|评论: 0

[法治新闻] 在法律的层面上浅谈企业风险的防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8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跟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场经济系统的不断完善,公司的经济行动越来越严格地遭到法令的标准和束缚。而跟着公司经济活动的日益杂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场竞争愈加剧烈,公司面对的商场环境发作了巨大改动,法令危险也越来越大。商场竞争在给公司带来开展机会的一起,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危险。商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商场经济离不开法令制度的调整。公司从建立到运转、从决议计划到办理方方面面都是在法令的结构下举动的。假如公司关于法令危险估计缺乏或处理不当,不只会给公司带来经济上的丢失,乃至会形成严峻的法令成果。因而,建立健全公司法令危险防备系统是公司参与商场竞争、完成公司运营方针的最基本请求,也是公司开展壮大、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对推动公司依法决议计划、依法运营和依法维护本身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啥是公司法令危险
(一)公司法令危险的概念
“公司法令危险”这一用语首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04年6月1日施行的《国有公司法令顾问办理办法》中。所谓公司法令危险是指公司预期与将来实践成果发作区别而致使公司有必要承当法令职责,并因而给公司形成危害的也许性(引自国务院国资委法规局于吉局长的说话)。当公司违反了法令,或许行动不符合法令标准,或许缺少防备认识,都会产生法令危险。
(二)公司法令危险的分类
公司法令危险存在于公司生产运营各个环节和各项事务活动中,存在于公司从建立到停止的全进程。依据引起法令危险的要素来历,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法令危险和公司内部法令危险。
所谓外部环境法令危险,是指由于公司以外的社会环境、法令环境、方针环境等要素引起的法令危险。包含立法不齐备,法令不公正,合同相对人失期、违约、诈骗等。由于引起要素不是公司所可以操控的,因而公司不能从根本上根绝外部环境法令危险的发作。
所谓公司内部法令危险,是指公司战略决议计划、内部管控、运营行动、运营决议计划等要素引起的法令危险。体现为公司本身法令认识淡漠,未设置较为齐备的法令危险防备机制;对法令环境认知不够,运营决议计划欠考虑法令要素,乃至违法运营等。
目前公司法令危险防备中疑问存在的本源在于公司的全部危险办理与法令环境改动之间存在着差距,由于引起要素是公司本身可以把握操控的,所以公司内部法令危险是防备的要点。
(三)公司法令危险的体现
1、公司建立中的法令危险:在建立公司的进程中,公司的发起人是不是对拟建立的公司进行充沛的法令设计,是不是对公司建立进程有了充沛的认识和计划,是不是彻底实行了建立公司的责任,以及发起人自个是不是具有相应的法令资历,这些都直接联系到拟建立公司能否具有一个合法、标准、杰出的建立进程。
2、合同法令危险:指在合同缔结、收效、实行、改动和转让、停止及违约职责的断定进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两边利益危害或丢失的也许性。合同法令危险是公司法令危险的要点。由于商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协作两边中的恣意一方不管片面或客观要素终究致使合同发作改动,且这种改动使一方当事人利益遭到要挟时,危险现已来临。因而说,合同作为一种完成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法或许东西,具有动态性,两边当事人经过合同断定的权利责任的实行,终究需求断定某种工业联系或许与工业联系有关的状况的改动,得到一种静态工业归属或相似的归属联系。而在完成终究的静态归属进程中,也许有各种要素影响终究归属联系的视线,当合同利益的获得或许完成呈现妨碍,一种本源于合同利益的丢失危险就展示出来。
3、 公司并购法令危险:并购是吞并与收买的总称。从法令危险的角度看,公司收买并没有改动原公司的财物状况,对被收买方而言法令危险并没有改动。因而,公司并购的法令危险首要体如今公司吞并中。公司吞并触及公司法、竞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令法规,且操作杂乱,对社会影响较大,隐蔽性的法令危险较高。
这些年国内外著名公司在并购重组中因对法令危险的预期缺乏而致使丢失的事例层出不穷,对比典型的如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案:
2004年,TCL并购了汤姆逊彩电事务、吞购了阿尔卡特手机事务。期望可以经过对海外这两个强势品牌的收买来进步TCL集团的名誉度。一起,也能获得彩电和手机事务的核心技术,两大强势事务的开展,也能协助TCL形成规划经济。连锁效益下,TCL集团的彩电以及手机事务在国内商场的强势地位也能为集团带来丰厚的回报,正巧弥补了因收买汤姆逊彩电事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事务而暂时呈现的巨额亏本。但是,就在TCL宣布收买法国汤姆逊彩电事务和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事务没有多久,工业的趋势发作了严重改动。依据TCL集团2005年度第3季度财报发表,TCL集团公司期内亏本人民币4.46亿元,前3季度亏本总额达11.39亿元,现金流-7.87亿元。
并购以后,致使TCL集团呈现亏本的首要原因是欧洲的运营本钱高、尤其是职工本钱很高。“招人招不到,裁人裁不了”的局势让TCL很是无法。在并购之前TCL并没有注意到欧洲的劳作法令。欧洲裁人的抵偿标准是世界上最高的。职工除了得到法定的抵偿外,还会请求添加一些额定抵偿,超越10人以上的裁人,抵偿的数额就要由资方与工会商洽决议。依照本地法令,劳方还享有3个月的预通知期,其间资方需持续支付薪酬。由于商洽一向进行得很困难,到2006年5月份TCL替换欧洲团队的时分,和工会的商洽仍然在进行,并且其时的局势很难操控。
4、 知识产权法令危险: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形状的特别工业,请求有关法令给予特别规定。多数公司没有认识到或没有重视知识产权的深化维护,从法令危险的解决本钱看,防止别人制作侵权商品比过后索赔更为经济。
5、人力资源办理法令危险:在我国,与人力资源有关的首要是劳作合同法、劳作法以及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在公司人力资源办理进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端,面试、录用、运用、签定劳作合同、职工的待遇疑问直至职工离任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有关的劳作法令法规的束缚,公司的任何不恪守法令的行动都有也许给公司带来劳资纠纷,给公司形成不良影响,且这个疑问处置不小心将会引起社会矛盾,而这种景象跟着社会疑问的不断叠加而引向尖锐和杂乱。
这些年劳资纠纷案子统计数量不断上升,并呈现劳资纠纷“升级版”——集体性事情。如:  2008年11月25日下午5时50分摆布,广东东莞某镇某玩具厂发作一宗劳资纠纷引起的集体性事情。500余人打砸警车致5人受伤;2009年9月8日德阳市某区妥善处理了一原因劳资纠纷引起的集体突发事情等。
跟着《劳作合同法》的施行,劳作者的维权认识越来越强,怎么正确处理劳资纠纷,如何依法防备用工危险对公司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
6、公司税收法令危险:指公司的涉税行动由于没能正确有用恪守税收法规而致使公司将来利益的也许丢失或晦气的法令成果,具体体现为公司涉税行动影响交税准确性的不断定要素,成果即是公司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许由于涉税行动而承当了相应的法令职责。
假如公司对法令危险估计缺乏或处理不当,会带来相当严峻的法令成果,有时乃至是颠覆性的灾难。  如:我国人寿发行证券信息发表诈骗被诉案
我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98年建立的我国人寿保险公司(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2003年6月,我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为我国人寿集团公司和我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国人寿)。依照重组协议,我国人寿集团公司担任承当前我国人寿保险公司全部债务和职责。2003年12月17日和18日,我国人寿分别在纽约证劵买卖所和香港证劵买卖所上市买卖。在纽约证劵买卖所上市的股市发行价是每股18.68美元,2003年12月29日,其股价达到最高点为每股34.75美元。2004年2月3日,某通讯社报导了一些所谓的我国国家审计署审计成果的细节。同一天,某财经网在其报导中指出我国国家审计署已发现触及几十亿元人民币的非法活动。受此影响,我国人寿在美国证劵买卖所的股价在2004年2月5日跌至每股26.63美元。2004年3月16日,我国人寿被告到美国纽约南区联邦区域法院。美国一位采购了我国人寿股市的投资者托付其代理律师,在律师事务所网站上搜集于2003年12月22日至2004年2月3日时期采购我国人寿股市的投资者,60天内可到法院登记参加原告队伍,对我国人寿进行集团诉讼。这家事务所提交的诉状称,以为我国人寿发布虚伪的和误导性的信息以及成心遗失严重现实,然后人为举高我国人寿的股价。并指控我国人寿及其有些办理人员和董事的行动违反了1934年美国《证劵买卖法》第10(b)金钱,应对原告因而所受丢失承当补偿职责。2004年3月30日,我国国家审计署发布审计陈述,陈述显现,之前的媒体的夸大报导多与该审计陈述不符。审计陈述指出发现的违法疑问仅触及前我国人寿保险公司,不触及如今的我国人寿。有关罚款也是由前我国人寿保险公司担任,并且数额是815万美元,就前我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规划而言这只是很小的一有些。我国人寿随后就审计成果首要内容向美国证劵买卖委员会提交了一份Form 6-K陈述,我国人寿股价也由4月6日的每股24.83美元涨至4月7日的每股26.88美元。2008年9月3日,美国联邦区域法院纽约南区法院作出判定,以为信息发表诈骗不建立。
尽管如此,经过该案子,咱们得出结论,我国公司在海外资本商场融资时,要学会国外的游戏规则,加强与海外商场的交流,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仔细实行信息发表责任。尤其是这些年,有不断增加的我国公司争取到包含美国在内的海外商场上市,并获得了必定的成功。但也有一些我国公司在海外上市的进程中,遭受海外投资者以各种理由提出的诉讼,阻止了我国公司海外上市的脚步。本案中,美国法院对我国人寿的行动是不是构成对严重现实的虚伪陈述或遗失的剖析,有助于我国公司更好地理解美国法令有关信息发表的请求,在尽也许做到信息及时、全部发表的一起,维护好自个的合法利益,防止也许遭受的诉讼。
文章内容由(毕节律师http://www.maxlaw.cn/bijie)编辑分享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