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4.2857151031494px]
[size=14.2857151031494px]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高学历的知性美女,居然会选择回乡种地。刘丽娟生活照。
[size=14.2857151031494px]刘丽娟在翻地
[size=14.2857151031494px] 家人是刘丽娟坚强的后盾
[size=14.2857151031494px] 崇尚自然的刘丽娟。刘丽娟生活照。
“我记得那个时候村子里,一直到小学回家做作业都还是靠点煤油灯。”“如今,我决定回来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出一份力,让村里早日摘掉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
1992年,她13岁离开村子到镇里念村中;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2010年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成功考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2013年,她从中科院研究所毕业成为村里第一个拿到硕士学位的人,并在成都找到了一份高薪职业;然而今年,她却辞去了那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选择回家“种地”。
她叫刘丽娟,今年29岁,来自巴中市通江县火炬镇苟家坝村。今年7月份,她带着发展生态农业帮助全村共同致富的梦想回到了苟家坝村;学生态学专业的她,计划投资100万元,流转100余亩土地搞种植养殖发展循环经济,并计划三年收回成本。
梦想:做一个农场主
格子衬衣、牛仔裤、蓬松略显散乱的头发,一双沾满泥土的水靴。12月1日下午,记者在苟家坝村一片正在平整的土地上见到了刘丽娟,她正和父亲在地里商量种植养殖基地的事。
“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儿时的梦想;我一直就比较崇尚自然、田园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一直也有一个想做农场主的愿望。”
正如刘丽娟所说的一样,2006年她考入宜宾学院选择了一个和农业相关的专业--生态学。2010年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刘丽娟又成功考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2013年,她从中科院研究所毕业成为村里第一个拿到硕士学位的人,并成都找到了一份高薪职业。
“从学校毕业以后,我先是到四川大学担任科研助理;随后我到了一家环保公司做总工办项目申报。”
因为专业对口且能吃苦,刘丽娟很块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并开始将一些重要的项目申报工作交由她完成,待遇也很快达到了年薪10万余元。
“如果一直待在原来的公司,对我个人而言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回乡创业是我在大学毕业后就开始的计划,只不过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刘丽娟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的水泥路也通了;巴中市委、市政府和通江县委、县政府针对回乡创业人员也有很多好的政策,这让她又少了很多后顾之忧,更加激励了她回家发展的想法。
家人:从难以理解到坚强后盾
在父亲刘均的记忆中,女儿刘丽娟一直就特别听话懂事,不仅从小就帮家里做家务、农活,学习更是从没有让家人操心过。
“我是今年春节刚过不久,我就接到了她打来的电话,问我们家里有多少土地;我当是还在纳闷怎么好端端的问起这个问题,后来她告诉我们想回家搞农业;一开始我还以为她在开玩笑。”
刘均告诉记者,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出生,家里人为了供孩子读书也吃了不少苦,目的就是希望有天孩子能走出大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女儿的这一决定确实让全家人有些犯难。
但女儿的坚持态度和专业知识,让家里慢慢开始接受;家里人也逐渐成为刘丽娟坚强的后盾。
“她现在是硕士生,我才是个初中生,在专业知识上,现在好多事情我都要听她的,哈哈......”刘均说。
希望:帮助全村人脱贫致富
中科院的硕士生要回家乡搞农业,村里人到处都在议论。有人觉得这么多年书白读了,但更多的村民觉得刘丽娟能够通过她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理念帮助村里人脱贫致富。
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刘丽娟,并在苟家村调研,同时让刘丽娟报名参加创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可获得最高10万元的两年免息贷款。目前,刘丽娟通过自筹和贷款,已经为生态农庄投入了30余万元。
“我是从苟家坝村走出去的,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不但可以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更重要的是能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出一份力,早日帮助村里摘掉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
采访结束时,刘丽娟接到一个电话,过几天中科院的老师将到通江县,针对刘丽娟所在的苟家坝村作一次详细的考察,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刘丽娟握紧拳头笑着对记者说,“这下我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