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不是为了逃避
——读钟明全新著诗集《风牵着筝奔跑》
唐 铭
一
认识老钟,是跟他的诗歌一起认识的。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在西溪河畔的柳荫下,听着切切的蝉鸣,翻阅他送的两本诗集《爱的诗篇》和《冲撞盆地的后生》,洋洋洒洒数以千行,仿佛推开一页页心窗,看到他酸酸甜甜的心情和坎坎坷坷的人生。
最初的印象,他和他的诗集一样,朴实而平静。许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朴实而平静,又增长了几圈年轮,又增添了几部诗集。从他的诗页中,我读到了带有苦艾气息的乡村和乡野沉默的土地:“在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上/经历过风霜雨雪火山地震/有无数开天鼻祖刀耕火种/有无数先辈血肉之躯躺卧/那每一片浸染血泪的土地/都生长着无数的生命”——《向荣的土地》。
在这部新著诗集中,我还读到了城市的烦喧和剪影,烙在脚板上的柏油路,显得生硬而僵冷,于是他选择了西溪河:“翠柳盈岸的美丽西溪/花开四季的西溪美景/明净的西溪洗去疲乏/温暖的阳光酿造甜蜜/徜徉美丽的西溪河畔/享受西溪的甜蜜甘醇”——《西溪,我爱你爱得心痛》。
诗人向往田野向往河流,写了五组《石笋河记游》:“阳光照耀田野/照耀老老粮仓/粮仓衣衫褴褛/显得十分苍凉”;“由河上岸右边是街/由岸下河右边是岩/由河上岸回家团圆/由岸下河随遇而安”。
诗人近些年的诗风有了一些变化,多了些凝重多了些思考,平实中却见了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和境界,走出了自己的诗歌之路。无论新著问世或诗集获奖,都没有得意而忘形。无论谱成歌曲或网络走红,也没有炫耀和标榜。依然如沉默的土地,朴实而平静地生长小草开着小花。
二
城市的灯红酒绿、霓虹闪烁、高铁动车、高速公路,人们的生活也为之提速,一时间头昏目眩难以适应。交通拥堵,灰霾,噪音,食品造假等生存矛盾搅乱人们的心智,由此而浮躁由此而迷茫。于是人们向往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城市周边的森林发展,乡村旅游应运而生。老街古寺迎接着纷至沓来的客人,要不了多久,又成了烟熏火烤的热闹街市。为寻找一片净地一泓清流,人们与污染抗争,在困惑中突围。
这是逃避吗?当然不是。诗人在这部作品中,给了我们智慧的启示:“坐在麦田里/闻着麦的体香/难以抑制的波澜/麦浪般鼓荡着胸膛//掐片麦草放在口中/望你一眼心发慌/静静悄悄的夜/日月两相望”。“我在寻找用了我几十年的光阴/寻找着那片心爱的麦田/寻找那纯真的情/无瑕的恋”——《那一片想念的麦田》。
古代的文人为了逃避社会逃避现实,于是离家出走,隐居深山,遁世埋名,过与世无争、自耕自娱的生活。与朋友品茗、唱和、下棋、吟诗。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著了一篇《桃花源记》,为乌托邦的理想社会,构造出亦真亦幻的世外桃源。诗仙李白“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忘其为月,忘其为友,天人合一,为酒神诗仙而狂,真乃淋漓尽致的浪漫情怀。无论李白的浪漫主义或是陶翁的遁世哲学,都体现了士大夫文人的出世思想,或许是古代文人的颓废和悲观吧。
老钟的心态和诗歌却是积极的,也比较阳光和健康,有两点很让我触动。《我也要回家过年》,打工仔的行李中挑着一只狗:“我是一只土俗的狗/随着主人在外打拼/春节来了主人回家/他把我装进编织袋/让我跟他一道远行/回到那远远的故乡”。主人想着早点回家孝敬爹娘,与妻儿团圆其乐融融。土狗儿想着去一个新家如何看家护院、适合新的生活。在另一篇《老板只是一个传说》中,打工仔却有着另一番辛酸:“风里浪里穿梭奔逐/风口浪尖求索财富/风暴雷霆遭逢搓揉/风花雪月险度春秋”,“谁看到他们在流泪/谁理解他们在愁苦/谁听闻他们在悲号/谁感知他们在震怒”。真是一场“围城”的博弈,城里人到乡下去闲游,乡里人到城里来挣钱。为着财富的梦想和生活的安逸,其状态如西洋镜里的走马灯,来来往往,循环往复。演绎着丰富而单调、贪欲而清平的现实生活。当今的网络时代,何来出世和入世之说?生活和行为都可能被网在其中,无法逃避无法选择。
三
在当今思想纷繁、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为了一个钱字,为了一种利益,拳脚相加,阳奉阴违,也可以虚情假意,交换利益。同小区的人,老死不相往来。同楼道的人,视为陌路。跳广场舞扰民,被脏水泼成落汤鸡;发一场大水,城市就汪洋泽国,互助互爱的美德荡然无存。国家一再提倡文明,良知却如枯萎的花朵,素质问题,是民族兴衰的关键所在。
逃避,怯懦的逃避,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人,缺乏生活的勇气和担当。逃避的结果,如将鸟儿关在笼中哑然失声,如将花盆置入暖房萎黄枯死。
作者没有逃避。他无时无刻都惦记故乡和亲人。在《山那边的牵挂》中,有长山羊胡高挑的伯父,并为他在山脊背后放牛;有长得俊俏却精神失常的大姐,吃她炸的灰面疙瘩;有没有出过远门的二姐,凄惶地翻拣着失去的女儿的照片;在族人聚居的钟家山上,再也找不回童年苍黄的记忆;喝着柴香的开水,品味故乡久违的泥土的芳香。
《包谷粑的味道》让作者久久难忘:“包谷粑/还没出锅/就被眼的手/紧紧抓在口中/流着口水的孩子/恨不得将滚烫的粑/一个一个地塞进口中”。然而《清明菜》却别具一番滋味:“清明菜/在清明时节/在青黄不接时候/你充塞我们饥寒的胃/让无数黎民为你倾心折服”。
还有值得他牵挂的,“妈妈呀我们的老妈妈/你的牙一颗颗掉啦/现在像一个婴孩/渴望有人牵挂//你用牙磨碎的食物/喂养着我们长大/我们也要反哺/没牙的妈妈”。读着这样的诗行,让人感伤落泪。没有孝道没有亲情的民族,还有温暖吗?没有文明没有关爱的社会,如何传承辉煌的文化?
别林斯基说:“在诗的表现里,生活无论如何坏,都同样的美。因为你是真实的。哪里有真实,哪里也就有诗”。
四
写诗是一种诉求,一种宣泄,一种释放和一种情感的传递。“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成于言”(引自《诗大序》)。无须逃避,积极热情地介入生活,终会在谬斯的殿堂相遇。由此而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由此而丰富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奔跑奔跑/风牵着筝奔跑/向前向上向着未来/向着健康快乐幸福微笑/向着美妙无比未来快乐奔跑”(《风牵着筝奔跑》)。我仿佛看到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蓝天白云下牵着风筝,放飞理想和彩色的梦。
当然也有偏执的诗人,比如卧轨自杀的海子,用年轻的生命为诗歌殉情:“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仓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朦胧诗人顾城在新西兰的一个海岛上,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如花如朵的生命,同样留下了美妙的诗歌:“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写诗是一种愤怒的抗争,一种嘶声的呐喊,没必要选择殉情似的逃避。朴实而平静地生活着,朴实而平静地写诗,不同样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么。
在这部新著中,还值得一提的是:《情人节,读一则凄美的童话》。这是一首长诗,由读安徒生《海的女儿》引出的诗想。还有一首《天池湖与峨凤庵的传说》,是一首组合型长诗,也感人至深。由此唤起人们对诗歌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
2015年6月16日于广安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