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圃(16)__生命之震//
1.人在生病时是如此脆弱。 (网友)///生命要不断的重建,每一念行都是天良天然都是感受关怀
2.对讨厌的人露出微笑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恶心。 (网友) /// 面对但要不恶而严
3.女人就是麻烦,男人就是爱惹麻烦。 (网友)///人心都是麻烦制造者
4.不计较不比较,生活就是快活
5.慎独格物可通真理可通仁善,习圣人教训可得真理也可感受圣人朴素真心,此两者或由私通大,或由大通私,相辅相成,当然最重要在行,更在仁行不已
6.当下的正心调和即中庸
7.机遇在当下的调和放下
8.大道废,有仁义(老子)///这句话我保留,一个虚静正心能感受之人,能通整体,自有仁善
9.人究竟为什么而活? (网友) ///为了每一次遭遇问题每次处理问题的喜悦
10.未通之前是分裂占有
11.只是个感受关怀!
12.天地万物生长在中和之气, 政事推展亦在中道的对应,人的关系也要和善
13.立志是良知的发动乎!
14.若有真诚,一切矛盾都可解
15.一位静坐老师是不大受外在影响的,甚至过年过节都是,生命感受深沉独到,有如处子
16.每天利用一小段时间参生命课程是有智慧的精进
17.美女放荡患子宫颈癌,临死前现身说法警醒世人(网友)///放荡不仅易得癌症, 且没有后代子祠
18.学贵涵养,并不一定要致用,致用有功利.表现(用)是涵养自然的彰显非刻意
19.老实做人,努力专业,其余勿想太多
20.不给自己压力,自有出路
21.初六:履霜坚冰至(坤卦)///初六爻说,踩到结霜,结冰就要到了
22.(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至其道,至坚水也///孔子小象说,履霜坚冰即是阴柔之气凝结;慢慢积累至坚硬冰块。
23.姤:女壮;
24.论语: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25.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26.淮南子: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何以治齐,曰:举贤而上(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齐日以大,至霸,廿四世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卅二世而亡。
27.即使是格石头, 我们也要感受生命之趣味来
28.现在很多人传播真理,但勿忘要了解,要亲自实在践履,要把关怀仁善真诚行出,这才是真正生命之学
29.出世为无私无为真心,入世为关怀行仁
30.儒由道出没错,然此道非道家道教之道,而是由来已久之中人之道所衍申而出
31.是不一样...孔子那时之诚与现代人之诚是不一样,现代学者少了朴简之心,少了实践,忽略慎独忽略格物工夫>>>现代人欲望横流,躁进争斗,思想复杂,慎独格物正心要更加强.
32.为人不易,为学实难(熊十力)///为学实难, 为人最难才对
33.心涵仁怀总是春
34.我们来自父母老师社会宗教传统,无需全然否定, 有清明之心,自能与时俱进
3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是内心合道悟道之喜悦,在忘了私我,与天然整体.仁善相遇
36.敞心觉观, 阴邪细微蠢动,有如立即之危,马上反应
37.带在身边,随时翻,随时实践出来,...读经典不是比谁知道多,那是无意义的,在老实的高兴的践履,若能因此能主动关怀仁善,那是读出了智慧,读出了胸怀
38.知道者要赶快行去,便有智慧,...他们以为神秘才值得追寻
39.成熟在实在的践履,在服务关怀,在圣人的教训.
40.能深入国学,到处是生之意
41.六经之显在论语
42.知行合一和良知之学///知是真心真实真理也. 行是实践服务也. 良知是能感受生命能关怀生命之觉心真心也
43.知行合一///觉知一切,立即回返天良天然
44.子曰: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 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 君子人不与人相争,若一定要有关系到相争之事就只有射箭了. 拱手礼让而升台,而下台,而对饮,这是君子之射礼./// 汉书: 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
45.真正自由不是西洋所说的那种,欧美自由私心争夺和内心自由有内涵无关
46.当圣人教化消失时,天下随时变成混乱抢夺.生灵涂炭.
47.中华民族没自尊,是知识份子盲目崇拜西洋文明所致
48.不懂做人道理,政治制度是政客操弄的对象
49.大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形态卑顺,君子人效此以笃厚德行容载万物。 ///解述:坤象大地,大地能包容一切,长养一切;又坤上坤下,大地连绵,柔顺笃厚之德,培养和顺深厚之涵养,来承担生命,成全万物,孔子故拟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0.自私不能通整体
51.中庸:博厚所以载物;
52.王船山:虽乾坤之大德,而以刚健治物,则物之性违,柔顺处己,则己之道废,惟以干自强,以坤治人,而内圣外王之道备矣;
53.无干扰朴简的内在能感受,能关怀,能整体,能天然,有条理,所行一切,是为后人所谓,礼乐戒律教条也
54.圣人教化的仁善,能力行不辍, 必有大智慧...若能感受圣人朴简之心更好
55.除非都是觉悟者,但在团体里,仍然要有层级,有道者能行恰当之事
56.王阳明修为那么高为什么短寿, 这很奇怪(网友)///能致良知,然未和故也
57.寻一类人:能看到事物背后含义,能察觉到规律法则存在,慢慢改变自己,泯灭自我,所知一切,实践起来毫无困难,异常孤独,真心话无人能懂,听开头就知结尾。 (网友) /// 积极仁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