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到江油市重华镇场镇采访,但见昔日破旧的老房子、地震中被损毁的房屋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灰砖绿瓦、黑顶白墙、古色古香的新楼房。“灾后重建,我们将城镇住房重建维修与重华的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打造温馨家园,让群众在安居的同时,还可利用古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镇长郭志强如是说。
“5·12”特大地震和“9·24”特大洪灾,使重华镇场镇居民遭受了巨大损失,全镇共有389户房屋需要重建,810户需维修加固。灾后重建迫在眉睫,如何将百年古镇文化融入到城镇住房重建中,使二者有机结合又互为补充,是摆在重华镇领导面前的新课题。“作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火药之乡’、‘海灯故里’,重华的灾后重建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灾后重建领导小组,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到周边乡镇观摩学习等方式,结合川西民居建筑风格,对集镇房屋建筑风貌进行了统一设计。需重建的房屋,由镇上统一协调宅基地,统一规划,统一按照仿古建筑黄公祠来进行建设,对老街受损房屋,尽量按照原貌进行维修加固。”郭志强告诉记者。
由于受损面积太大、受损房屋太多,重华镇一方面鼓励群众对受损较轻的房屋进行自检自测,能够自行维修的尽快自行维修。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对受损较重的房屋和建筑进行检测,对能够经过维修继续使用的动员居民尽快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维修,对不能维修的危房和危险建筑及时拆除。为了有利于当地居民今后的经济发展,重华镇结合实际,依托古镇、老君山和海灯故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实施“特色旅游兴镇”战略,鼓励大家尽量按照镇上统一设计的仿古建筑来维修加固,为以后吸引外来游客做准备。
在公安社区,记者看到居民贺烈金正在给贴外墙砖的工人打下手。见记者到来,他停下手中活说,“地震后我家房屋屋顶和阳台都受到不同程度损毁,经过专业人员鉴定,必须重建,开始我还持反对意见,但是看了规划设计图后,我被新房古朴大方的设计风格说服了,这样有年代感的房屋,建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古镇上,以后一定能吸引不少人前来观赏。”走进贺烈金家,由木柱搭建成的楼梯扶手格外引人注目,为这幢老式房屋又增添了些许古色古香的味道。“这个楼梯是我特地这样设计的,这样才能与房子风格相得益彰。”贺烈金自豪地对记者说。
同时,该镇充分利用广播、横幅、标语等宣传载体,教育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不断提升群众素质,全力为居民打造舒适、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 (董平 记者 廖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