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2016-01-13 17:55:54[/url] 来源: 作者:张学焕 【 [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 分享到[url=]QQ空间[/url][url=]新浪微博[/url][url=]人人网[/url][url=]腾讯微博[/url][url=]豆瓣[/url]
今天,笔者拈来冷僻的“皮影”说事,实乃藉此排解其生命倒计时期间之寂寞,聊以自慰。诸君若能侥幸从中读出点意思来,本人不胜荣幸。
时下,“皮影”这门古老艺术已走上不归路。欲追溯其发端与发展,竟鲜有史载。倘若我们遵循“口述历史是对正史的补充”之鉴史观,调整思路,从野史及民间故事切入,管中窥豹,兴许可觅获一斑。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虽已解放,但社会仍处于新旧更替的特殊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乡下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分匮乏。在乡下,一旦听说有“说书”、“川剧玩友坐唱”来集镇献艺,那真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其盛况纵是欢度大年也无与伦比。一次,笔者到二舅徐世和家做客,刚入坐,便迫不及待地从长辈无聊的寒暄里抢过话题,把前日放午学后,在石城街市上看到的《西洋镜》之精妙,绘声绘色、且添油加醋地炫述了一番。本想以此博取众人热羡的啧啧之声,孰料弄巧成拙,反招舅妈“洋画片死板无趣,只不过是下三烂的骗钱术。‘皮影’才是天下一绝”的无端之呛。我虽被呛得满心不快,却意外打开二舅尘封的记忆,收获一段“皮影”的发现、发明与发展的精彩故事来。 说是在我国秦汉之交,二舅先祖是咸阳一官宦人家。一日徐府娶亲,邀来咸阳著名的乐舞班,为婚宴歌舞助兴。是夜,一乐舞优伶路经新人洞房外,被眼前的一幕弄得如痴如呆。却原窗户上的大红锦缎窗花,被新房内的红烛影映到淡黄色丝绸窗帘上,形色依然,在烛光摇曳里格外耀眼,惹得优伶思绪如潮、浮想联翩。这司空见惯的“烛光映照窗花影”如一道闪电,顿时“击中”其灵感。他躬身喃喃道:“假如把那静态的窗花化为动态的人影,在人的操控下,岂不可以与说唱艺术结合,说古道今,演绎人间百态,世象万千吗?”就这样,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在不经意的偶然发现中构思成型。只要稍做测试,便可惊艳献世。
优伶情不自禁的叫绝声招来巡夜家丁,家丁误将其当作窥人隐私的无耻之徒拿下,交由老爷惩处。徐老爷问明原委后大喜,吩咐重备酒宴,与优伶彻夜酣饮畅谈。并承诺为该艺术的研发测试提供资助。受此鼓舞,乐舞人夜以继日、攻坚克难,不到半年,便将以双层锦缎为材,经糨糊硬化处理,精心剪制而成的人物、鸟兽模型(俗称“引子”)送进了徐府,且初试成功。徐老爷欣喜若狂,赐名“灯影”。自此,“灯影”以艺术品的身份,正式进入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序列,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 遗憾的是,此时正值秦亡汉兴之际,群雄争霸,烽火延绵,中原频频易主,民生凋敝。灯影的完善、提升工作也被迫终止。待硝烟散去,歌舞班的传承人立即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对灯影“引子”之手足的可动性,头饰、道具等拼装、组合的灵活性等做了重大改进,推向市场后获得盛赞。到了东汉,灯影“引子”虽然取材以纸,大大节省了制作成本。但是,无论其“引子”以锦缎为材也好,以纸为材也罢,都因用糨糊做出的硬化处理易软而耐用性差。所以,仍难迈过普及推广这道坎。后来,他们发现脱脂定型后的兽皮有硬度好、耐用性强、透明度高、易着色的优势,便以兽皮雕制“引子”。从此,“灯影”便被称作“皮影”了。
随着皮影引子材质的圆满解决,皮影艺术迅速在中原大地上推广开来。它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说天道地、评古论今。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播华夏人文道德,教化众生而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的交口赞誉。皮影艺术也因此声名大振,如日中天,桀然生辉。
盛唐时,由于皮影艺术已深入人心。于是,便有善觅商机的乐舞人独出心裁地模仿皮影的俏皮动作,编成舞蹈,插科打诨,取悦于人。皮影的衍生品—“皮影舞”由此应运而生。 明清两朝是四川川剧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川剧班社之兴起如雨后春笋,遍布巴蜀。一些退出舞台又不甘寂寞的老艺人们,便把唐末宋初,从中原传入巴蜀的皮影班接过手来,用川剧声腔、锣鼓演出“皮影戏”。且就近走村串户,活跃在乡镇田舍,给皮影打上了川剧的烙印,把皮影的知名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其与川剧并驾齐驱,红遍巴蜀、名噪滇黔。
时移事易,沧海桑田。而今,在电影、LED等现代影像艺术以及手影、真人影、沙画影等新兴艺术的冲击下,皮影—中华传统文化童年时代的产物,已是荣光散尽,淡出了大众视野,成为记忆。惟庆幸的是皮影的衍生品——“皮影舞”,在传统川剧丑角表演艺术之一隅一息尚存。如《焚香记》之“打神”一幕,当海神庙内泥塑木雕的“皂隶”遭打后,气得玩起了时空穿越,大变活人,用皮影舞亦唱亦舞地数落焦桂英无理便是一例。还有可爱的唐山大妈,她们把皮影舞当作健身操、广场舞,跳得有模有样。也许是幸运之神眷顾老人,该舞蹈一路斩将夺关,径直闯入全国舞蹈大赛决赛圈,跻登“春晚”,反响热烈。倘若皮影泉下有知,也会小有安慰了吧。
皮影艺术的兴衰史警示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在世界经济处于亚健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我们只有牢记“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的希望在创新”,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在遵序重德的市场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换言之,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助推器、发动机,进则竞、竞则创、创则新、新则兴、兴则生啊。
朋友,请把德鲁克“要么创新,要么消亡”之忠告当作座右铭吧。(张学焕)
Tags:“皮影”闲话责任编辑:李娟
上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