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词大数据分析显示:“医养结合”话题热度一路上涨,这一新兴的养老模式也成为委员们关心的话题,民盟四川省委专门提出《以社区为枢纽推进我省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1月25日《四川日报》)
有病则医、无病则养,这种“医养结合”模式,对老年人来说,无疑是福音。然而,医养之间供需错位、功能分割、管理交叉等问题,使得这种模式难以顺畅推广。于是,委员们献智献计,纷纷提出对策,其核心思路无外乎在医养之间注入“粘合剂”。
医养结合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它的提出是针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也是基于“养”和“医”之间存在的矛盾。现在大部分医院和养老院相互独立,老人一旦生病,就得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些老人千方百计长住医院,不仅加重了家庭负担,而且造成医疗资源紧张。事实上,老年慢性病康复时间长,往往是治疗结束而护理、康复未结束,许多患病老人为了以防万一,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占床严重,引发大医院“一床难求”,既浪费了优质的医疗资源,也增添了老人及亲属的经济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