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过年,四处洋溢着的都是喜庆祥和的气氛,但是就在昨天,一篇文章的折射“猴年春晚,何以不见猴哥”迅速引发热议,有好事者又把TF-boys拿出来做比较,为何偶像天团能上,陪伴我们几代人的“猴哥”却不能上,掀起了抵制春晚的热潮。 试问当想到猴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不是孙悟空?我想,从8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近40年的回忆,都集中在了六小龄童塑造的猴哥上了。我们见证了星仔到星爷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代猴王在国人心中无法取代的地位。猴哥已从当年的青葱年华演变到现在的猴爷,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看到今天又有报道称猴王没有收到春晚的邀请,20日据新浪娱乐报道,六小龄童的节目被央视春晚枪毙,只能上戏曲春晚。网友留言:没有六小龄童的春晚,就好像没有吃到饺子的春节!不免感叹,舆论的导向,是否可以决定我们受众的认知? 春节,本应该是祥和的节日,是团聚的节日,观众想看到的春晚,是节目制作人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人感叹猴王的猴年春节还是猴年么?又有人叹曰猴王何以再等12年? 我们不能左右大环境的安排,我们只能选择自己能选择的东西。春晚,依旧陪伴了几代人,难道就应该因为猴王不来,春晚不在么?(M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