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泸州市“三下乡”服务义诊活动在江阳区石寨镇举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邓存良教授带队,感染管理部部长王荣丽教授、内分泌科副教授蒋岚、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吕志宇、皮肤科主治医师詹凌、医务部副主任药师刘紫全等参加了活动。
义诊活动持续2个多小时,共诊疗400余人,健康查体200余人,发送卫生宣传资料300余册、健康处方400余张,免费发放2000多元药品。
据悉,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自1996年开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连续20年参加了由泸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切实把医疗服务、卫生知识送到了田间地头、偏远山村。
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是教育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的现实需要,是优化西南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布局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迫切需要。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医疗卫生事业和高水平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中央全面小康战略部署不相适应。我国医科大学的布局总体呈现东多西少、发展不均的格局。四川医科大学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医疗卫生服务范围覆盖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四省市9个地级市及数十个县,4000多万人口。1951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批准成立的“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是学校前身,具有服务西南医疗卫生事业的光荣传统和历史传承。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拓展科教和医疗服务空间,改善民生福祉,实现基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更好地服务西南四省市结合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更名后,学校将认真落实好中央提出的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的号召,在部、省、市的共同支持下,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学科专业水平、科研水平、医疗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的医学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中心,更好地服务区域广大基层人民的健康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