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59|评论: 1

[散文随笔] “窝尿不看人......”到底是谁的错? 蒂尕字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7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凡到过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窝尿不看人,看人窝不成”。记得第一天下田劳动拔棉梗,那是在一块很大很大的棉田里,连绵数亩的棉梗连着天,扯了一上午的我早就感到内急,望着越来越远的农舍(我只知道农舍中有厕所),和周围的人群,心里那个急哟!简直不知如何是好。同队的几个男生则不同,他们那真的是方便多了。
     我和小杨商量,是不是请假回去方便再来。哪知,我俩的一举一动,早被细心的妇女主任看见啦,她扯起嗓子隔老远喊道:“你俩是不是要窝尿唦?就到那边没人处方窝下不就得了,在我们广阔天地里,没有那多客套、礼数,也不用拘泥小节。你俩记住:‘窝尿不看人,看人窝不成!’这方面你们要向男娃们学习,他们适应能力比你们强,进步也快多啦!……’”妇女主任一席话,说得小杨和我面红耳赤。

     很快和队里的姊妹们打成了一片,我们一起出工劳动,一块聊天玩耍。她们告诉我们如何干农活,如何洗衣做饭,如何学做女红(挑花秀朵针线活)。最重要的,告诉我们野外生存的那些小技巧,例如:哪些野菜可以吃,如何拾柴火、如何找地方架炉灶、如何看风向、找三面避风地方,哪些堰塘的水能吃。就连独自野外解手,也把我们教得炉火纯青的地步…..。

     近几年随着城镇的扩大,农民不断进城当了工人,将他(她)们将固有的生活习俗,也一块带进城来。城乡差距、习惯需经过一段时间来磨合,有的则要脱胎换骨才行。

      那些不良习气偶然的释放,也不能全怪农民兄弟姊妹,那些偏见、误解、也需要互相适应,城里除了加强设施标志外,还要下宣传上下功夫,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能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乱丢纸屑……等教育要尽快到位。

     在武汉曾出现这样的恶作剧:“一位农民兄弟在一元路遇上内急,跑了几圈硬是找不到厕所。没法,只有向路人打听。这位仁兄不知礼数,更不知道先得称呼人,他两头一般粗直奔主题道:‘喂!茅房在哪里?’他大口大气毫无礼貌的口吻,不管是谁,听到都会感到不舒服或反感。

     那天被问的,正好是喜欢恶搞的年轻人,他听到这位仁兄没名、没姓、没称呼,粗得打死人的问话,顿时气就不打一处来,再看到他那憨头憨脑的样子又觉可笑,便戏弄道:‘老乡,你问什么呀?’‘茅房’那位仁兄提高嗓子又喊了一遍,‘哦!你问的是不茅房?’‘对!是茅房’那位仁兄反复找到救星,露出喜色重复道。‘今天幸亏问到了我,要不然在这一带不管问那个,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要告诉你,这里把‘茅房’叫做‘六渡桥’,你记住叫‘六渡桥’哟!,你从这里端直往前走,过了那条街,前面就有‘六渡桥’了,如果还还找不到,你就到前面再问问路人,’说完,转身捂起嘴巴狡诈一笑地走了。

     这位农民兄弟按照他的说法,快步带跑往前赶,跑了一条街又一条街,奔了一条路又一条路,再向路人打探一问,‘六渡桥’还在前面。要知道,从他问路地点,到六渡桥足足有四站公汽的路程。”

     这位仁兄最后怎样,我想各位看官已经猜出来啦。其结果不外有两点,一:采用以往惯用的办法“拉尿不看人,看人拉不成”找个避静之处方便;二:改变问话的口气,客气问人,将请字放在前面,就能找到公共厕所。到底是一,还是二,看来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匪夷所思的是,当今竟有人将“窝尿不看人,看人窝不成”这条理念发挥到极致,还活学活用在公共场,居然在公共汽车上发挥出来。这种肆无忌惮,目中无人的做法,引起诸多人的惊讶和愤慨!

  “窝尿不看人,看人窝不成”是返璞归真淳朴表现吗?这谚语到底哪里适用为好?当生理需要和公共卫生、道德相抵触,究竟该怎样去办?我觉得,“窝尿不看人,看人窝不成”是种自私愚昧,不知廉耻的表现,要遭到千人唾骂,万人指责的!这种不卫生的陋习在与时俱进的文明社会里,要改!各位说呢?

548路公汽上目中无人的女士

627de4a9gx6BAiFILvyd0&690.jpg

627de4a9gx6BAiGNsUq72&690.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2-17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p的图吧,这不太可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