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的山水之间隐藏了多少翰墨文化(一)
平昌县地处川东北深丘向高山过渡的地区。境内山峦密布,河流纵横,径曲石露,涧暗瀑飞,土地肥沃,林茂粮丰。
三千多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先民们,由古巴族融入汉族以后,在 “农耕文明”长河中,宵衣旰食,流血洒汗,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们提供了政治军事基础(米仓)以外,还在难如登天的科举制度中,囊萤映雪,戴月披星,胜出翰林二人、进士八人以及不曾精确统计的举人、诸生。他们以自已的聪明才智,把传统文化的诗辞歌赋、警句格言题刻于山隅水岸、井市径边(本文不含现存的山寨、茔阙、华表(石桅杆)、坟墓、关渡、寺庙、祠堂所题和红军标语),为今天的平昌人民留下了很多清秀隽永、警心悦目的文化遗产,就其品质和数量而言,在四川尚未见有超越者的报导。
近10多年来,笔者出于爱好,特别是近年奉命为县志提供素材和协助县文化部门文物普查之机,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抄件和照片。现以为“江口水乡”找“文化底蕴”为中心,从今巴河、通河流经平昌辖地(含支流)上保存完好 (自唐宋以后)的石刻作品中,罗列一些供县宣传、文化、旅游部门和有关领导参阅:
江口区域(通巴两河汇合)
小宁城抗元军事题刻3幅 作者:谭 渊 时限:南宋淳佑 保存级别:省级
古佛摩崖休像3层10龛作者:未 知 时限:唐宋以后 保存级别:省级
汉中大道摩崖题刻10处 作者:廖 纶 时限:清代 保存级别:省级
刘伯坚纪念碑题刻 作者:邓小平、黄 镇 时限:现代 保存级别:省级
龙潭溪摩崖诗刻 作者:知州张 垓 时限:清代 保存级别:未定
汉王庙社区节寿牌坊 作者:不详 时限 清代 保存级别:未定
营堡梁摩崖像刻20尊不 作者:不详 时限:宋以后 保存级别:省级
白衣区域(巴江主流)
《蕉窗十则》石刻碑 作者:翰林吴镇 时限:清代 已毁,可恢复后保存
《吕子孝睦房训辞》碑 作者:进士吴德潚 时限:清代 已毁,可恢复后保存
忠孝廉节等警世题刻5处 作者:进士吴铣、吴 銮等 时限:清代保存:基本完好
瑞云寨龙蟠石(镂雕)1处 作者:不详 时限清代 保存基本完好未定级
瑞云寨康熙圣谕广训5幅 作者:举人陈金门 时限清代保存基本完好未定级
元石果子梁石刻1处 作者:不详 时限:明崇祯 保存基本完好未定级
岳家区域(巴江支流)
进士余焕文、翰林余 堃府第中门、墙体诗刻(4首) 作者:余焕文、余堃父子 时限:清代 保存:完好 未定级
双竹堂诗联刻100多首(联) 作者:巴、达、果州秀才、举人。时限:清代 保存:完好 省级
金斗寨叙事警示石刻 作者:进士余焕文、举人冯秉坤 时限:清代 保存:完好 未定级
坦溪苟溪口区域(巴河支流)
真觉寺元代摩崖佛像8龛14尊、渡口并沿龙王庙小溪上游灵山河摩崖佛像3处,20余尊 作者:不详 时限:清代 保存完好 未定级
兰草渡花观音区域(巴河支流)
空山洞题刻诗颂200余字 作者: 文生李敦厚等 时限:清代保存:大部已毁于水淹、土埋,但有原始抄件可恢复
老场抗战标语1幅 作者:杨干才 时限:30年代 保存:完好
老场摩崖佛像1龛10尊作者:不 详 时限:明清时期 保存:完好
“花观音”原生态大峡谷题刻:“中流砥柱”、“固若金汤”、“雄峙巴东”以及冯秉坤题诗、近邻张姓、任姓众秀才题诗等10余处 时限:清代 保存:大部保存完好 未定级,
清代以来的水磨、“磴连桥”“花观音”摩崖造像等设施可在谷内直接恢复。
澌滩河区域(通河主流)
记事石刻洞天福海、福寿等在X村,作者:佚名 时限:清代保存完好 未定级
老街遗址 唐代摩崖佛像3龛14尊,劝戒烟、护渔、场址购置、将军箭等6处 作者:佚名 时限清代 保存:完好 未定级
断 滩遗址、王爷庙、题字、记事碑 作者:通河船帮 时限:明代 保存:除菩萨外余完好 未定级
说明:(1)有些遗迹已在景区以内
(2)很多石刻恢复、新刻不须花很多钱。
(3)有很多遗漏,请知情者向文物局联系
(4)上述大都有照片,因人心难测,此帖不便提供
平昌何茂森(请人代发)
2016年2月
(请将此帖尽量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