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八过完了,许多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开始陆续返城,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再次发生,留守儿童和父母的分别。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爱自己的父母,家长经常会为了小事对孩子发脾气甚至动手,而孩子不停的原谅自己的父母,哭着也要投入父母的怀抱。钱可以再挣,孩子的童年过了就不再回来,有时间多陪孩子,比起钱来说他更需要父母的疼爱。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离自己的孩子远去,否则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样为人父母的我来说,看到这一幕非常有感触,谁都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但是在现实面前连陪伴在孩子身边都成为了一个奢望。 追根究底,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大批农民选择放弃以种田作地为主的田园生活,背景离乡进城打工挣钱谋生,而在城市由于户籍壁垒、房价高企,农民工尚不能落地生根、安居乐业,不可能拖儿带女在城里打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拓展种植、养殖集约化、产业化规模经营,兴起生态观光农业、兴办“农庄企业”,让一批农民能够在家乡进入现代农业企业就业,那么这些农民的子孙后代就不会成为“孤苦伶仃”的留守儿童,可以与仍然留在家乡就业的家人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自然就会减少一些。 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拆除城乡户籍壁垒,并且在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给予农民工在城市购房以特别鼓励、扶持优惠政策,让一批农民工在城里买得起房,其子女能在城里上得起学,那么这些农民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及其爷爷奶奶接到城里居住,从而安居乐业、融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才会更少一些。 在产业布局上也应该有所调整。现在大批农民拥向东南沿海城市、一、二线城市打工,是由于我国的工商业产业集群都集中在这些城市,而这些城市的承载量已经越来越趋向于饱和程度,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的工商业还欠发达,三,三、四线城市加快发展,也能够减少这些地区的农民远离家乡拥向沿海发达城市和一线城市打工,使他们离孩子近一些,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关照方便一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长期远离留守儿童造成的一些社会问题。 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也应该兼顾农村。近些年来随着大批农民进城打工,乡村中小学也出现了大撤并,很多留守儿童不得不跟随爷爷奶奶到城镇租房居住,以便于接受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而那些在外挣钱少,父母无力到城镇租房的留守儿童很有可能会丧失接受教育的机会。鉴于此,基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乡村学校撤并上必须“手下留情”,别让那些特困家庭的儿童无学可上;对于一些现代高效农业兴旺起来的乡村,原来撤并了的学校应该尽快恢复,让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民子孙能够再在家门口就学。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