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0|评论: 0

[泸州杂谈] 悠悠岁月,雕琢“酒城”文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9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年的酿酒历史,酝酿出绚烂的中国酒文化。而誉满中外的“泸州老窖”承载着浓郁的酒文化,经历着千载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时代的蓬勃朝气。
泸州酿酒源远流长,始于秦汉。在泸州市博物馆里,存放着出土一只“陶质饮酒角杯”,国家文物部门鉴定为2000多年前秦汉之际的器物,专供饮酒宾客使用。1983年泸州市郊出土的第8号汉棺上的“巫手术祈祷图”中,印证了“无酒不成礼”的“酒道”。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所著《凤求凰》中“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吾悠思兮,落笔成赋”,蜀南即今泸州这一带。相传诸葛亮南征屯军泸州古城,恰逢泸州一带瘟疫流行,他派人采集草药百味,制成曲药,用营沟头龙泉之水酿制成酒,令三军将士日饮一勺,兼施百姓,即避瘟疫。曲药制酒的方法也流传下来,成为泸州酿酒史上的荣光。
兴于唐宋。1999年在泸州老窖特曲窖池南侧约300米的一古窖址,发掘出壶、杯、罐、碗、盘等10多种类酒具200多件,经考古专家考证鉴定,该古窖是隋末唐初至五代时期主要生产民间酒具的窑址。唐代诗人郑谷在《旅次遂州将之泸郡》中写道:“吾拜师门吏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春,在古代是酒的别名,荔枝春,就是以荔枝为原料酿造的酒,酒质量较高;北宋诗人黄庭坚在遭贬谪来泸州期间,曾写到“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据宋《文献通考》记载,宋太宗七年以来,四川境内的泸州已出现小酒和大酒,大酒在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制曲蒸酿、发醇方式、贮存醇化以及酒的品质方面都已经与今天泸州酿造的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说是泸州老窖特曲的前身。宋代诗人唐庚放的一首“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成为讴歌泸酒的瑰丽杰作。
盛于明清。明朝时期,酒城泸州的酿酒业进一步发展,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现存最完整、持续使用时间最长、具有43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窖池群,“国窖1573”的奇迹。清代诗人张问陶游泸州时,写下“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含香给客橙。”、“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的诗句,印证了两百多年前,“泸州老窖”已有了“窖酒”之称,而且酒体“清绝”,具有泸州地方志书所称的“清洌甘爽”的特征。
民国改元后,随着生产和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泸州老窖大曲远销省内外;广州、南洋等中外客商也来争相采购。抗战前夕,曲酒年产量达到达800吨。酒作坊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一个个在工艺质量上精益求精,曲酒品质不断的高,抗战期间泸州曲酒年产量达1800吨,冠甲全川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酒城”。1915年的《东方杂志》、《国民公报》、《大公报》、《申报》,可见号称“泸州第一”的温永盛糟坊生产的“三百年老窖”大曲夺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图片和资讯报道。具有“窖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特点的泸州老窖大曲饮誉美国旧金山。让世人分享文明古国的文明,感受华夏酒文化的辉煌。《中国食品工业年鉴》记载说,这是我国浓香型国酒最早获得的国际金奖产品。
如今,酒城充分发挥本地特色,建设宏伟蓝图。泸州依托酒产业、酒文化,利用区位、旅游、工业等优势,已经逐渐向区域中城迈进。在不久的将来,“酒城”将会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都市,那时“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必将唱响全球。
    从秦汉至今,经过两千二百多年光阴的洗礼,泸州浓郁的酒香穿越了历史幽深的时光隧道,滋润了一方风土人情。蜀中自古多文人墨客之士,其文化里也弥漫酒香,酒城泸州的发展之路与历史文化的律动奏响了共鸣,形成了一条文化脉系,这条脉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人文风气、文化传承,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