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没轻言(信)平昌文化底蕴浅薄(二) 平昌自明代起有八进士、七将军、一位中国早期革命领导人、一位民国总统抚恤的烈士,这些人众共知之事姑且不论,单就目前县内题刻于山隅水岸、井市径边并保存完好的诗辞歌赋、警句格言等诸多文化遗产,就其品质和数量而言,在四川尚未见有超越者的报导。 现列山系承载的历史文化。 因县内很多山寨、古道,不但有石刻的门联、额匾,而且还有修寨碑记,它明确地告诉后来人那个时代修寨的时间、用途、效果(见《巴州志》)为平昌人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实证。这些资料除供各网友指正外,还请县宣传、文化、旅游部门和有关领导参阅: (1)“米仓古道”(主要脉络人所共知,今略) (2)山寨(初查,已无遗址者未计):全县现存山寨(有寨门、寨墙、建筑物其中之一者)150多处。它们大多建于明末清初,主要是农民躲被刀兵、灾祸之处,但大多数时间又为清兵和农民起义军占领)其中: 地势特别,突兀独立于群峦之巅,被称为台(大多是巴人祭天处)的,有望京金龙台、板庙红云台、江口凉云台、青云青云台、土兴五云台、灵山的巴灵台、福龙台; 南宋抗元防御体系:江口的小宁城、佛头寨、云台的卧虎山、吕家粱、石城寨、碗山寨、小宁山寨、板庙的新四坪、笔山的笔山寨(新德州属); 面积最大的山寨(1平方公里至5平方公里): 岳家的金斗寨(一个整村,上出余氏父子进士翰林)、西兴的火盆寨、天宝寨(明末黄登农民起义的原址)、坦溪金山寨(两个整村)、高峰骑龙寨(今高峰乡乡场占址)、青凤千佛寨(清末民初张金山农民起义旧址)、响滩的耙子寨(苟文明、鲜大川农民起义旧址)谯家寨(有汉代张飞致谢碑址)、驷马两合山寨、白衣的瑞云寨(见水乡白衣段记述)、龙翔寨、(白衣吴氏西院)、鹿鸣嘶风寨、界牌的脊梁寨、梁上寨、棕包树寨、黑水鸣高山寨等。 散寨:占地不足1平方公里,但保存较好的散寨有10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有兰草的才子寨、木阁寨、邱家漏明寨、镇龙烟灯寨、双鹿蟠龙寨、澌滩海山寨、白衣黄鹤寨、笔山鹤山寨、佛楼铁戥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