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呼吸专家钟南山院士近日指出:年龄超过40岁,有长期大量吸烟史,或与环境中有害物质接触史,经常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做肺功能检查。此外,冬季流感和阴霾天气,可能进一步加剧慢阻肺患者的病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病死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据调查,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继肿瘤、脑血管病之外的人类第三大“杀手”,和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被世界卫生组织并称为“四大慢病”,但由于慢阻肺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因此人们普遍对这个疾病警惕性不高,常常忽略甚至忽视治疗。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但群众对慢阻肺的知晓率却很低。 慢阻肺患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在内的慢阻肺患者,疾病初期可能没有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常常先于气流受限出现并持续多年,但常常被患者忽视或低估,认为是由于衰老和缺乏锻炼所致。随着气流受限的加重,进而出现气急,这样的变化一直默默的进行。当气急的问题变得明显,患者觉得该去就诊的时候,疾病也已经进入中度程度或严重的阶段。此时,小支气管和肺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肺功能也明显下降。最重要的是这些变化一旦产生便无法完全恢复正常。 专家介绍,所谓慢阻肺,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肺部疾病,它包括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程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三部曲: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最后死于呼吸衰竭。 目前,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四位,全球每分钟就有5个人死于慢阻肺。 慢阻肺的常见症状是,活动后呼吸困难,当然也有些长期咳嗽、咳痰的。急性发作时,可能表现为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常见于冬季,其他症状包括气急、胸痛、踝关节肿胀、体重下降和心情抑郁。 其危害性,患病一级时,能进行一般日常工作,平地走路无气短,但上坡、爬楼比同龄人气短;二级时,勉强工作,一般慢走无气短,但按普通人走路速度会气短,很多患者冬天不敢出门;三级时,一般日常活动都会出现气短,生活严重受限制;四级时,穿衣、吃饭都会出现气短,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还有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合物、烧生物燃料(平时烧的柴火)、室内空气污染、户外大气污染、被动吸二手烟、三手烟、幼儿期呼吸道感染等因素,都是诱发慢阻肺的因素。 【专家提示】冬季阴霾天气,可能进一步加剧患者病情,阴霾天气不完全是降尘的问题,一些被环境污染的病毒性气体被人体吸入后,颗粒会在呼吸道内沉积,造成健康损害。最新研究也表明,鼻病毒与流感病毒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慢阻肺频繁加重的原因之一。 慢阻肺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健康杀手,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寻医问药网重庆站现推出《慢阻肺及他的症状特征》专题,慢病公益联盟联合重庆市人民医院,邀请到重庆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勇,为大家讲解一些关于慢阻肺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