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时,各地的祭祀市场迎来了旺季。除了传统的纸钱、香烛,以及“金山”“银山”、“LV”等奢侈品,今年各种祭祀“潮品”又亮相,“海鲜大礼包”、“财富套装”等祭祀用品让人眼花缭乱。“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一条龙,要啥有啥!”有市民感叹,祭祀用品越来越“土豪”。 越来越奢华的“奇葩祭品”,不仅有污春光明媚、景物清朗的“清明”寓意,更悖逆了祭祖扫墓的文化初衷,亟待反思与矫正。 追求民俗文明、祭祀“清明”,既是当下社会赋予吾辈的责任和义务,也当为先辈的企盼与遗愿。清明扫墓重在缅怀逝者德行、弘扬先人品格、实现先人夙愿,一束鲜花、一份简单祭品足可表达心愿;而“奇葩祭品”不过是折射出当下人们的功利思维、攀比心态和低俗文化,满足的其实是自己的爱慕虚荣和丑陋心理。遏制“奇葩祭品”盛行,让祭扫活动回归清明,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对有形市场的有序监管,更需致力于对国人实施移风易俗的思想教化与观念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