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97|评论: 12

[文学.历史] 赶青羊宫花会的郊游野趣[一][ 原创修改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的初春有点儿阴冷,过五九、六九,到了阴历二、三月间,天气渐渐热和起来,总要刮几天季风。风很大,吹得那些长得高的树子颠颠左右摇摆,发出嚯嚯嚯的声音,老辈子些就说,这是在过神仙,他们要赶到青羊宫来聚会。
从古至今,这里都是风水宝地,本地人有缘分,过去经常跟神仙打丝绞,偎堆堆的场所像君平街、望仙村、金仙桥、二仙桥、送仙桥等地仍然旧迹可寻,在熙来攘往的人流里,或许就有几位脱俗不凡,户籍挂在某洞天的世外高人隐于其中,也说不定。
以前,四门外的乡镇都兴赶场,这个”赶”,就是急匆匆跑起切的意思,响午登市,之后便如流水般散场。家住得远的,天不亮就要起来担挑子,背背篼,推鸡公车或者甩火腿,必须上午赶拢,要买要卖才有搞头,不然的话,散场咯还赶个铲铲。关联词有赶紧、赶忙、赶工活路、赶水师傅、赶礼、赶到花钱、赶遛遛场等等,忙得屁扑……
如此看来,这儿并不咋个休闲嘛,或者是近三十年,人们的生活不再只是打饭平伙,到处都有茶馆儿,农家乐,掏耳朵,啄瞌睡,麻将搓得哗哗响,给外地人的一种感受吧。
娃娃自有娃娃家的思路,小时候,我曾想,神仙些除了采药炼丹,没得啥子事,一天到黑赶会搞不赢,东一趟西一趟地,不落屋。如果我们像这个样子,早就拿给妈老汉儿骂得瓜兮兮地咯,弄不好还要吃笋子熬肉;他们倒自在,都会腾云驾雾,最撮火的也要踏簸箕云,想切哪儿就切哪儿,硬是安逸,好眼气,没得法,只有干看到。
每到三月,新阳初照,春暖花开,城吼头难得出门的小妹儿些,都要打打扮扮,邀邀约约,到城外头踏青。著名哈哈腔高手李月秋就有这样的段子,她唱到:”三月呀…里来,是呀是清明呐呀…,姐妹们…双双…去呀…去踏青……”,到哪儿切?三岁娃娃都晓得,那就是赶青羊宫花会噻。
其实,它们像双黃蛋,两个概念,青羊宫是道观,包括相邻的二仙庵,主要活动是朝山进香。
花会指庙子外头,靠河边,柏树林楠木林野坟山一带,有很多花圃农家,以及春游临时搭起来的店铺、茶馆,沿途各种小摊摊儿摆闷咯,还有五花八门的民间杂耍、游艺、表演、比赛等活动,主要是吃好耍展,逛郊野看闹热,从古延续至今,成为川西坝子的春季物资交流大会,历时一个多月,是成都人的狂欢节。
通惠门又叫新西门,从这儿赶一出城,马路两边就开始有卖风车车儿的了,这是花会的标志性耍玩意儿,样子和北京庙会的差不多,估计是很早以前由陕入蜀的。
它以细竹管儿为轮轱,篾丝做外圈,从里到外,有多条彩纸作辐射状连接,构成一个风动圈儿。然后,将其一正一反组合,最少一对,多的上十对,也可单面多个组合,安装在竹签或竹枝结构上即成。由于它像车轮的扁平微缩版,旋转的动力是风,故名” 风车车儿” 。
一有风,轴心两边的轮圈儿分别沿着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旋转,纸条上点染的色彩,随着转动,变成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的环,像跳跃着的彩虹,呼呼作响,有声有色,伴着田野里的菜子花香,沁心悦耳又好看。
风车车儿转得飞快,手持支撑的竹签竹杆儿,有牵扯人心的悸动,就像拉紧长线,风筝儿随着气流猛往上窜;逮到钓杆这头,鱼在那头直势扳的感觉,这种快意对娃娃些最有杀伤力,一个二个柳到妈老汉儿,高矮要买。
于是,有的眉开眼笑,进场就拿起在;也有妈老汉儿诓娃娃:”你是瓜的嗦,里头想买的东西还多,现在就拿起好累嘛,人又挤,弄不好就整烂咯,等哈儿转来再买,要得啵?”
听起很有道理,不过喃,娃娃没得大人精,转来说不定已经搞忘了,或者不再走原来那条路,还不是只有爪手子洗碗------算[涮]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4-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沙发坐倒。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6-4-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在四、五十年前在迎仙桥最高处看浣花溪滚滚而来,又从桥下流走,桥上桥下的人流拥挤不堪,叫卖声此起彼落的热闹场面,仿佛就在梦中。

2017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4-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望仙村、金仙桥、二仙桥、送仙桥等地 听起来就安逸。:handshake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4-2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成都的故事,回味无穷!
发表于 2016-4-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时曾听父亲说,以前的成都花会,每年都会出一件宝物。他记得两次,第一次是在花会旁边的一座茶馆里,有人挂出了一张水墨加淡彩的画,是用很普通的纸画的一苗兰草,一共十二片叶,其中一片叶上伏着一只蝗虫。画法、画技也没有特别之处。但喊价十吊钱。那时的十吊钱可以吃一桌席了。所以受到人们的嘲笑。卖画人叫大家不要笑,过一个时晨就知道画的神奇之处了,大家先看好蝗虫伏在哪片叶片上,过一个时晨再来看它在哪片叶片上。喝了约一个时晨的茶后,他叫大家看蝗虫,这时大家才发现,蝗虫果然已经到另一张叶片上去了。第二年,又是那个茶馆,又有人挂出了一张水墨加淡彩的画,还是极普通的纸,画技、画法依然没有特别之处。这次画的是是一个裁缝样的人对着火熨斗吹火,把熨斗中的炭吹出了火苗。这张画也受到人们的嘲笑。这时,卖画的人叫人给一张纸,他拿纸放在画中的火苗处,纸立刻就燃烧起来了。他说,画的人是很一般的人,但他画这张画的时候,正是火年火月火日火时,所以这画的火就活了,就有了真火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说明,青羊宫真的出神仙,这儿确实是风水宝地,好得很噻。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耳兔 发表于 2016-4-2 14:31
老成都的故事,回味无穷!

感谢周老弟审看回复,有耐心听我慢慢讲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房沟居士 发表于 2016-4-2 11:47
先把沙发坐倒。哈哈哈哈

栽们都晓得的,我摆了,老弟接倒摆。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房沟居士 发表于 2016-4-2 11:53
想起在四、五十年前在迎仙桥最高处看浣花溪滚滚而来,又从桥下流走,桥上桥下的人流拥挤不堪,叫卖声此起彼 ...

过去那种平民市井味儿再也回不来了,可惜可叹。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abc 发表于 2016-4-2 12:41
望仙村、金仙桥、二仙桥、送仙桥等地 听起来就安逸。

是噻,感谢风版审看支持,问好。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4-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小时的记忆当中,一过十二桥,就是荒郊野外了,人不多车也少。但文化公园和青羊宫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却人头攒动,城里的人接踵而至。现在好像这些热闹的景象反而再也找不到了。不过应该是换了地方,比如塔子山公园。另外,现在而今眼目下,大家的耍玩意儿多了,抱个手机就可以旁若无人。:lol

 楼主| 发表于 2016-4-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fw5086 发表于 2016-4-2 22:16
在小时的记忆当中,一过十二桥,就是荒郊野外了,人不多车也少。但文化公园和青羊宫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却人头 ...

您也看到过就好,这也算是非遗吧,如何延续,应该好好考虑。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