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让追思更悠远。在先人的墓碑前悄然献上一束花,表达哀思,感悟生命,尽享精神上的一份宁静;无需任何新潮祭品,但可以在心里为他们默默祈福,感念他们的抚育,聆听内心良知的深切召唤。在熙攘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从未有机会这么接近逝者,惟有默默悼唁,才是对他们最恰当的缅怀与思念。 祭祀,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用播放音乐代替放鞭炮,既节约开支又减少污染;为逝者种下一棵绿树,不仅寄托了哀思,还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绿色;轻点鼠标,献上虚拟祭品,永不会造成火灾隐患……清明本身就是清淡明智的意思,清亮、淡泊才是清明节最基本的底色。在怀念先人之余,生者更应以心灵上的虔诚和对祖先美德的延续、传承,作为清明节里最温情的祭奠。 清明祭祀作为一项具有深厚传统的文化传承,其变迁有着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变的时代痕迹。文明祭祀与“节俭、生态、环保”的理念和谐统一,是时代进步的足音,它应该并势必成为清明节的新风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身体力行。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各种文明祭扫方式,让清明节真正既“清”且“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立法立规工作,加大清明和平日祭扫“禁烧”力度,杜绝奢侈浪费之风。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当好文明使者,为社会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