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至。千百年来,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追思先人。时代变迁,如今,一棵树、一坛花、一面墙、一片海,甚至是一张虚拟的“网”……越来越多的人按新风俗祭奠逝者。岁月之河中,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变化的是“思时之敬”的祭奠方式。(4月4日,《新华社》) 今年的清明,吹起了一股“清朗之风”。那些在历年吵闹的很凶的“网络请人代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于孝顺和祭祀的重新认识,代哭代祭的职业偶尔存在,却已经不是让我们感到“反感”的浮夸的存在;那些大肆花钱显现面子、购买纸质的房子、屋子甚至各种现代科技奇葩的行为少了,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些并没有那么重要,祭祀物品“从简”是主流;与此同时,网络祭祀、生态祭祀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一棵树、一坛花甚至一张虚拟的“网”,成为新时代人们的祭祀新选择。 为了保证空气质量,今年年初,泸州市政府就曾下发了关于“禁止在南寿山墓园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随着清明的到来,泸州市文明办携手环保局再次发出清明期间文明祭祀的倡议书。根据倡议书的内容,泸州提出了三大祭祀倡议,即:文明祭祀、科学祭祀、环保祭祀。作为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名城和多张“国家级”名片的城市,泸州积极倡导祭祀新风尚,建议鲜花祭奠,植树祭奠,扫墓祭奠,悼文祭奠等文明祭祀活动。文明的祭祀活动能营造良好的文明祭祀社会氛围,还可以绿化环境,造福后人。
提倡科学祭祀,摒弃落后的燃烧纸钱,冥物,燃蜡烛迷信祭祀方式。山青水绿的自然环境需要靠每一个人的切实努力。 为了缅怀伟大的革命先烈,泸州市区的很多所小学都组织学生进行扫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倡导文明扫墓,严格按照倡议书中的文明祭祀、科学祭祀、环保祭祀为指导方针,圆满的完成了祭祀活动。同时,相应负责的老师还给孩子们普及文明祭祀的好处,希望孩子们能在生活中广播宣传。 不仅学校做到了如此,泸州的广大市民也自觉的做到不在祭祀过程中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自觉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大力维护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自觉做到从自身做起,传播共绘“泸州蓝”正能量,这些成为成为倡议书中重点点出的市民个人素养。
山青水绿,天朗气清,空气清新,春风和煦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生活是自己的,但环境是大家的。为了营造一个良好而又文明的生活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在清明时节文明祭祀,共享蓝天,让清明节更加的“清明”,让天空更加的“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