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直言:这种人才“帽子”满天飞的现象,在世界上都不多。应该说,相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人才计划对我国的人才引进、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其贡献应予充分肯定。但令人眼花缭乱的“帽子”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同样值得警觉。 现实中,我们的科研评价体系本来就存在“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弊端,一些科研人员为了应付考评,想方设法快发、多发论文,专做那些短平快的跟风式研究;至于所做研究的创新性有多大,就无暇顾及了。 一些地方和研究机构把人才作为“形象工程”,出现了按“规格”订制“帽子”、以“帽子”配置科技资源的现象。一些地方按照类似实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方式招徕人才,而这些人才究竟按照何种科学的评价体系予以界定,却越来越少有人关注。 实施人才计划的目的,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出发、为具备创新能力和潜力的科研人才提供充足的经费,让他们安安心心、踏踏实实搞创新。除了政府部门要正本清源、求真求实,科研人员也要正确对待“帽子”,不要为了追“帽子”而迷失方向。真理的发现,科研的突破,首先需要的是一颗宁静淡泊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