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线楼市的太过火热,所以就需要调控政策来降降温。自3月25日后,上海、深圳等楼市有了明显的降温之势。
沪深苏:购房观望情绪弥漫
上海市3月25日宣布执行新的房地产限购政策,将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税或社保年限由满2年延长到满5年;二套普通及非普通住房首付则调至不低于五成和七成。上海楼市新政直接让不少外地购房者和改善型购房者失去了购房资格,因此也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调控”。
相较于上海,深圳此次的调控政策则被戏称为“温柔的一刀”,将非深圳户籍人口购房社保年限由1年提高到3年,同时二套房首付提高到四成。不过,从供给方面,清明节期间深圳仅有8个楼盘入市,开发商推盘的速度趋缓。
而此前房价涨幅全国领先的苏州则直接出台了“限价令”,政府对开发商做出了“半年涨幅不超过6%,全年涨幅不超过12%”的硬性规定。
尽管要看清新政的真正效果尚需时日,但沪深苏三地市场上的观望情绪已然开始弥漫,成交量出现明显下滑,而在二手房领域,甚至有不少业主的报价开始下调。
环京楼市调控:剑指投资客
沪深新政落地后,首都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走向也成了各方关注的重点。4月1日晚间,河北省廊坊市发布了楼市新政,规定在三河、大厂、香河和固安这四个环北京的县市,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一套住房。购房首付款比例最低限制从此前的20%上升到30%。
2015年,随着通州将成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消息传出,与通州只有一河之隔的河北燕郊房价也随之猛涨。2015年初,燕郊的房价大约在每平方米1.2万元左右,但现在新房单价已超过每平方米2万元。有购房者甚至感叹,燕郊房子是“一天一个价”。
专家表示,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级别的大事件,堪比20世纪70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崛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燕郊作为京津冀的地理结合点,其房价“火爆”有其内在逻辑。但作为综合决策部门,要格外注意该地区各个经济板块的协调成长,防止房地产板块中的资产泡沫导致实业成本过高,拖累一体化的整体布局。shqian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