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记得这个坛子里有人曾这样拍过类似的古建,和细节,印象有点模糊,好像那个马甲叫“路上”。
多张图片采用虚实衬托,明暗的对比的手法,不遗余力地展示了古迹的弥久沧桑,洗尽铅华更显厚重。
2楼这种构图模式倒是常见,但这样的画面总感觉有些短板,总觉得下面缺了一丁点儿,不习惯,如果是做刊头,此种裁切无可厚非。
个人比较喜欢您组图中的11楼和12楼和19楼;PS:(19#左边呈金黄处如果裁切,个人觉得同样可以将全意表述),色调,光影,细节都表现得特别到位。
像8楼这张图,立意不错,但是此种构图稍显局促,反而视觉上的冲击效果不强。
当然,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这些只是作为个人的直观观后感,言之不对,望一笑而过,中心思想仍然在于你。
毋庸置疑的是整租片子的色调和光影上面的把握非常到位。
糟了,我是不是嘴巴叉说多了。。。。。。。。。
可是,如果,我在这里认真看过你的作品之后只是敷衍地说一句:“嗯,欣赏了!或者、感谢分享;我想,你也一定会反感。”
等哪天天气好,我去文殊院,或者昭觉寺,或者宝光寺做个尝试,往往嘴巴说起来那都是很容易的事情,真的做起来就比较难了。我总觉得,多做各种试探,总会有意外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