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45|评论: 3

[交流共享] 【点赞川剧】川剧体验节目《今天我是角儿》 (肖 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6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川剧体验节目《今天我是角儿》
  •                                    作者:肖琳


     《今天我是角儿》是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去年9月推出的一档川剧文化体验类节目。这档节目有趣之处在于,一改以往戏曲类节目赏析加访谈的模式,开创了戏曲节目真人秀新形态,节目主持人袁莉、都妹妹、刘飞以体验者的身份,与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优秀青年演员近距离交流、学习。
     不但如此,节目组还邀请包括成都电视台主持人张超、舞动嘉年华冠军孙科在内的数十位青年戏曲爱好者观摩剧目、与演职人员交流学习、扮演川剧角色,生活中的戏曲爱好者在节目中成为了普及川剧知识、展现川剧魅力的推广者。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对这次体验川剧的特别感受吧。

     川剧初体验
     影视文艺频道主持人 袁莉

     我在是去年8月听说台里要搞一个川剧体验节目《今天我是角儿》的,一个月后播出。当时天气很热,但我手心冒汗、后背发凉……从策划筹备到制作样片,一个月内开播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每年我们的晚会和活动中都有川剧类节目,但要我们这群人做川剧类节目,是给自己出难题吧?

     难度很大,我的办法只有——边拍边学!

     9月7日,《今天我是角儿》第一期拍摄。我和成都优秀的舞者孙科一起来到各位角儿的身边。孙科反串青蛇,我体验白蛇。这里只想说说拍摄后的感受——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们平时化主持妆加发型,总共1小时。那天,我化妆加捆头用了3个多小时!化妆都还好,捆头就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刚开始,川剧院的戏曲容妆老师说轻轻捆一下就好了,我说,既然是体验,就来个和专业演员一样的规格。后来才知道这真是自讨苦吃,捆头绝不是戴个假发那么简单。首先要把修饰脸型的发片固定好。发片分干片和水片,水片要舒适些。但水片并不是用胶水把头发粘脸上。用什么?您听说过榆树皮吗?榆树皮用热水泡出来的黏液可以说是天然的摩丝。把真发做的片子用榆树皮黏液一个一个刮通,再打成小片子,小的叫小弯,贴额头;大的是大绺,贴脸颊上。
     至于捆头,您包过粽子吗?粽子包松了会散,一定要紧紧的。捆头比包粽子难、比包粽子痛苦,但是包出来的“粽子”——脑壳,真的很美!为了美,是要付出代价的。
     捆好头、穿好服装、戴上行头,体重足足增加了10斤。拍摄时间总共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如同戴上紧箍咒一样难受,孙科更是有呕吐的症状。拍完,整个人难受极了,脑壳痛了一周。听陈巧茹老师讲她去长城上拍戏装,为了第一抹朝阳,半夜3点起床梳妆,一捆头就是几十个小时,还捆头睡觉……

     10月18日,我在锦江剧场生平第一次看一场完整的川剧《马前泼水》。

     当演出结束后汗流浃背的蔡少波、陈巧茹还不知疲惫地为上台来祝贺和请教的90后高中生们一遍又一遍地讲戏、当80多岁的著名川剧剧作家徐棻上台来对已经是角是腕的艺术家们叮嘱和总结的时候,我看到的,分明是一种融入灵魂的热爱,是一种身体力行的传承,更是对川剧后继有人的期盼。

    角儿是怎样炼成的
     影视文艺频道主持人 都妹妹

     那天早上8点,我们就来到了红星路上陈巧茹老师的工作室“镜缘影坊”,拍一套川剧人物定妆照。
     因为工作关系,我平时妆没少化,但花这么长时间化一个妆还是第一次。从化妆到捆头、贴水片、戴头饰、换戏装……整整花了两个多小时,人都要睡着了。
     我觉得最复杂的就是梳头。先要勒头,就是用布带子把头勒紧,把眼睛吊起来。
     接下来就是“贴片子”。不同的旦角人物在片子上会有不同,我贴的是一般旦角贴的一对大绺、七个小弯的常见形式。先贴额头正中的“小弯”,再贴两边的大绺(修饰脸型),再戴线帘子,这部分垂在人物的身后,并且分出左右两小把垂在身后。接下来就是戴网子、大簪、发垫,梳后转再戴水纱,起到固定、干净和美化的作用。
最后是戴头面,梳头就此完成。
     说来也神奇,这么一装扮,我举手投足若不轻手轻脚总觉得要惊动了什么似的,连说话的声音也不由自主地降低了,手指头不自觉地伸成了兰花指,一笑一颦一出手都有讲究,瞬间感觉自己穿越了。

     川剧发音位置 跟平时说话很不同
     成都电视台主持人 张超

     第一次接触川剧是《白蛇传》中许仙一角,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颦一笑,水袖、迈步,身段太美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发现川剧唱腔特别有难度,发音位置跟平时说话很不同,像黄梅戏《天仙配》就比较容易模仿,但川剧的唱念的确有难度,多唱几句就感到有些麻木了。
     国内外熟知的川剧特色是吐火、变脸等绝技,其实川剧的独一无二还在于它的“帮腔”,也就是在舞台后面唱念,表达台上人物的心理情感。虽然看不到后台的表演者,但凭声音就觉得很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影视文艺频道主持人 刘飞

     很荣幸参与策划川剧电视节目《今天我是角儿》,在川剧艺术家陈巧茹、王玉梅等老师的指导下,唱、念、做、打。
“做”和“打”倒可以掌握,但在北方长大的我,在语言这一关上就被川剧的唱腔难住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发现川剧的魅力。从最初对川剧只有笼统的概念,到现在了解到川剧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也知道不同的戏曲其实是互通的,例如川剧的“高腔”,它的起源和特色是与其他戏曲有关。
     川剧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梳头、化妆,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确实不容易。

                                                          成都商报记者 蒋庆 实习生 廖庆

     根据受访者口述整理

                   致谢

     从2015年8月23日启动“点赞川剧”征文活动,到今天这个活动画上句号。这次征文,扭转了一种思维——川剧不是年轻人的“菜”。其实,川剧有很多吸引年轻人的元素,比如幽默的剧情,华丽的着装等,“川剧也可以成为年轻人的爱好,只要你给他打开一扇门”。
     我们此前已从征文中遴选一些佳作刊登在成都商报大周末上,并于近日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读者可以在手机上通过成都商报客户端查阅这些获奖作品。

     文无第一,作者们通过文字致敬川剧,我们则备薄奖一份表达感谢,还请获奖作者将联系方式发到chengdu101@qq。com邮箱,方便我们发放奖品。

     一等奖:《一个年轻人眼中的川剧》 作者:刘俊
     二等奖:《好一位“迂”得可爱的巴山秀才》 作者:赵平 《我爱〈情探〉》作者:杨眉
     三等奖:《那一句悲凉高腔,像一拳打在我鼻梁上》作者:碧云天 《亦茶亦戏的日子》作者:张乃亮 《用眼神塑造角色的阳友鹤》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今天我是角儿》





                              

发表于 2016-4-1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6-4-17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今天我是角儿这个栏目开得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