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需要正确的引导 近日,在微博上因为网红“Papi酱”的系列视频被指用语粗鲁、夸大社会阴暗面等原因被北京广电局要求整改,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博主“Papi酱”粉丝达1200多万,其系列视频在网上传播度相当广泛,可能平时我们也常常会不经意间看到这一系列的视频,我们或许只是将这类视频当成了一种笑料,一种解压的方式。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这1200多万粉丝是由哪些人群构成,微博的用户都比较年轻化,甚至一大部分都是青少年或是未成年人,这类人群的认知能力不高,缺乏准确的判断力,看似粗鲁另人爆笑的用语可能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青少年的言行举止和社会认知,将一种错误的社会意识传达给他们。 今年是一网红年,在这一年里网红“网红”或者是“网红经济”极有可能会登上“年度网络热词”榜。尤其是随着社会资本对包括“Papi酱”在内的“网红”的热烈追捧,让人不得不对“网红经济”的市场前景刮目相看。当然在一片喧嚣声中,也不乏理性和冷静的声音,有人前几天还发表文章分析时下火爆异常的“网红经济”到底是持续多久,三年还是五年?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国家广电部门的干预之下,很多“网红”的“网络”寿命只维持了三五天。 “Papi酱”被要求下线整改而不是封杀,是对当下火热的“网红经济”的一种警示。“网红经济”普是一种另类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和经济模式,它能够走的多远,既取决于产品内容的质量,也取决于网络口味的变化。我们必须扬弃地看待网红经济,不要忽视了“网红经济”在内容上的积极性、健康性对其前途和命运的影响。 许多网友吐槽广电“管的太宽”了,我却不这样认为。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各种明星真人秀火爆电视荧屏,如果那些名人明星在真人秀节目中大爆粗口,出口成“脏”,观众会答应吗?那为什么已经成了网络红人的“Papi酱”换了一个平台,在网络真人秀节目中就可以降低道德与文明底线呢?所以说到底,“网红”也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公序良俗,而“网红经济”要想得到良性与健康的发展,也必须守住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