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柏泉人张三异为官之余,喜欢写诗著书,在他众多著作中,要数《廿一史弹词注》花费的精力最多,时间最长。张仲璜(二儿)在为官前,就帮助父亲撰写此注,康熙三十年(1691年)父没仲璜丁忧回家,正式接手父亲耕耘了三十五年的巨稿。在他的努力之下,终于在父亲逝世十九年后,完成全部注释工作出刊。后来他动员坦含、坦麟、坦熊、天忻、坦議、坦讓、坦骢、任佐等儿孙参与,于雍正、乾隆年间多次付梓。
《廿一史弹词注》难就难在这个“注”字的诠释上。要从远古的盘古开天劈地、三皇五帝、伏义氏、女娲氏、柏皇氏、朱襄氏、有熊氏等一系列神话人物说起,一直讲述到元朝末年。经禹木公的认真诠释,所有解释均简单明了易懂,向读者清晰再现,历代各朝的各个历史时期。此书以说唱(弹词)形势出现,浅显易懂地讲述了,盘古至元末,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各类事情。
《廿一史弹词注》原名系《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是,明杨慎谪戌云南所作。史料记载: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群臣因明世宗“大礼议”事件,群臣因违背世宗意愿,纷纷受廷杖和发配,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清代张三异增订,张仲璜注《廿一史弹词注》十卷,附明纪弹词注一卷。此书在张三异去世十九年后的康熙49年(1710年)方刊行于世,为视履堂本。视履堂本为张三异增订本首次刊印,刊印时间为康熙49年,许多书目及图书馆把乾隆51年资善堂本也标明视履堂版,显误。其后,三异孙坦麟于雍正五年奉使两淮,以家刻本重梓于扬州,即树玉堂本,有三异孙张坦麟跋。乾隆五十一年,又有汉阳张氏资善堂本,半叶11行,行21字,单鱼尾,白口。其版式正与雍正五年本同,当为在雍正版基础上又增加序言,重新刷印而已。据查上海图书馆,张三异、张仲璜父子注释的稿本,尚存有三卷于上海图书馆。(南北朝一卷、隋唐一卷、后五代一卷)关中书局、中华书局等现代化书局所出版,数量之大在此忽略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