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10】:为了纪念卫国战争的胜利,俄罗斯军队每年都要阅兵,并成为一种定制。他们应该阅兵,应该庆祝,那是伟大的胜利!当年德国军队横扫俄罗斯,让俄罗斯饱受战争的苦难。但是,这个国家没有出一个俄奸,没有人背叛俄罗斯。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绝不会因为个人和集团的私利而背叛祖国,不会去做俄奸。再就是,无论俄罗斯多么贫穷,多么缺少食物,他们在购买食品时,全都品德优良,绝不哄抢,绝不加塞。就是在最为艰难困苦的境遇下,这个民族依然坚守着对于祖国的忠诚,依然深信未来的美好。面对如此优秀的俄罗斯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应该向他们学习一些什么呢?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永远有除不掉的军阀割据的血统,有隐藏在仁义礼智信背后的一根根反骨,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在八年抗战中才出了比日军人数还多出很多的伪军与汉奸。面对俄罗斯民族,我们真该无地自容。但愿再次抗战时,中国不再有汉奸,不再有伪军。
【又】:今天整几句好玩的~~在成都,有一种辣,叫非鸡巴辣。在四川,有一种子,叫瓜娃子。在中国,有一种屁,叫放你妈的屁。在神州,有一种妈,叫操你妈。在华夏,有一种熊,叫奶奶个熊。在美国,有一种马,叫奥巴马。在地球上,有一种笑,叫傻毬笑。
【2016.5.9】: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张照片很有意思。照片里的主角是作家莫言和电影导演陈凯歌。陈凯歌当然名气大,但在世界范围看,莫言自然要比陈凯歌的名气大多了,因为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享誉全球。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在两会上,记者们齐刷刷对着陈凯歌采访,把莫言冷落在一边。莫言似乎感到有些无趣,也就懒得去理会,只管闭目养神起来。这张照片说明啥呢?说明当今影视与文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说明文学被冷落,影视受热捧。当然,同时也说明,如今影视不再有文学的内涵,不再把文学作为影视的魂了。面对这张照片,莫言和莫言们也不要悲哀,应该高兴才是,因为文学至今未被影视弱化,而是越来越强大。而陈凯歌和陈凯歌们也不必得意,因为缺乏文学性的影视作品,是快餐,不会是经典,是赚钱的工具,不是塑造灵魂的作品。
【又】:在明代作家冯梦龙的名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有这样一句话:“那杜十娘十三岁破瓜”。这“破瓜”是啥意思呢?旧时文人拆字,把瓜字拆成八八,意思是女子二八年纪,也就是十六岁了。十六岁就是成年人了,到了破瓜的年纪,也就是说可以谈婚论嫁了。旧时除了说破瓜,还有一种“分瓜”的说法。不管是破瓜,还是分瓜,意思大致都一样。从拆字的角度看,二八就是八八,也可用作女人六十四岁的代称。从破瓜和分瓜不难看出,中国文化的确是过分丰富,过分地强调象征与暗示,以至于弄得很多老外感到十分恼火,又非常无奈。
【2016.5.8】:从新浪博客的首页推荐来看,新浪博客已经沦为伟哥和伟嫂们的战场了。因为,被推荐的博文,几乎都是伟哥们大谈伟嫂如何如何厉害,伟嫂们又大谈伟哥如何如何威猛。在这里,伟哥与伟嫂,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骚。一个个比赛着发骚,一个个变着花样发骚,除了发骚,他们好像就不再会别的什么了。其实,发骚这事儿谁都会,那些猪狗也会,那些苍蝇老鼠也会,不用谁去教。但是,新浪博客的骚客们,自个儿发骚还嫌不过瘾,还要把自己如何如何发骚的事儿拿出来炫耀,以示自己骚得与众不同,以示自己是天下第一骚货。既然新浪的老总如此喜欢伟哥伟嫂,干脆让他去当鸨母算了,这样他就可以天天守着一群鸭子和一群母鸡取乐了,而且,还可以与那些鸭子和母鸡厮混厮混,既挣了钱,还吃了鸭肉或鸡肉。
【又】:据楚天新闻报道,一农户家养的母猪被一群野猪勾引了,连续产了四窝猪仔。对此,有人说是野汉子勾引了良家妇女,并不是良家妇女不讲妇德。也有人说,是良家妇女不守妇道,到处乱跑,所以才给了野汉子机会。还有人说,现在家养的公猪吃化工饲料就没有生育能力了,所以不能充分满足家养母猪的欲望。另外还有人说,最好给家养公猪吃伟哥,否则家养母猪还要外出偷腥的。不管大家怎么说,我觉得不该把猪分为野猪和家猪,猪就是猪,原来都是野猪,就像人原来都是猿猴一样。只要它们高兴,那就成。再说了,野猪和家猪的私生子,会更加聪明,更加标致,那些私生子没有吃饲料,对我们会是更好的。
【2016.5.7】:在五花八门的钟表里面,让我情有独钟的还是怀表。因为我觉得怀表是最具绅士风度的计时器。戴着礼帽,穿着礼服,时不时地从怀里掏出怀表来,斯文地打开,看看时间,然后再很绅士地把怀表放进礼服的内兜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不管男士还是女士,大多喜欢怀表,尤其在上海滩,不管那些人的品德如何,单从他们佩挂怀表和掏怀表的姿势来看,的确是一道优雅的风景。据说,世界上最早的怀表是德国人在1511年制造的(又是德国人),制造第一块怀表的技师叫做佩塔-亨莱恩,他制造的第一块怀表是铁壳的,现存于美国费城博物馆内。到了十九世纪初,一个叫做布居里的钟表大师,把科学和艺术融为一体,制造出更加精致、新颖的怀表。他制造的怀表,一时成为欧美上流社会人士的必备之物。在这个时候,怀表成为贵族们争相求购的宝物。现在,有了手机,别说怀表,很多人连手表都懒得戴了。尽管这样,我认为不妨收藏几块喜欢的怀表,感受一下绅士们的那份风范也是挺不错的。
【2016.5.6】:我以为,在中国,最不可理喻的,就是所谓的红学研究者。红楼梦不就是一部小说吗?既然是小说,虚构的成分就很重,演义的故事就很多,把一些虚构的情节与演义的故事当作史实来研究,而且还煞有介事,这实在是无聊,而且可笑。但是,那些研究者好像没把红楼梦当文艺作品,而是当作史典,因为他们的行为被称作红学,而且还有学会,还有组织,还要开年会,还要表彰优异的红学人才。不错,红楼梦是经典,但是它再经典也是小说,不是经书,不是史记。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大约有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他们乐此不疲,实在是精神可嘉。一百年来出了那么多红学专著,刊发了无以数计的论文,真不知道有什么用处?林黛玉的一个眼神,要死抠一辈子,八方找论证,论证她为什么有这样的眼神?这不是吃饱了没处消化了吗?贾宝玉一个喷嚏,也要前赴后继地研究,研究他为什么要打喷嚏?研究他的喷嚏象征着什么?说实话,这样研究已经走火入魔了。从事研究,我以为,应该对历史的隐秘加以梳理,给予考证,得出历史的真相,这样的研究才有意义。对红楼梦这样的小说进行前赴后继地研究,实在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财,也是在荒废自己的生命。红学研究的不是学,是在熬自己的红血。
【2016.5.5】:所谓笑星,顾名思义是在演出中要把观众逗笑,逗开心。但是,我所看见的巴蜀笑星,除李伯清外,其余的笑星,他们在舞台上,通常是他们自己在不停地笑,观众却一点也笑不起来。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把观众逗乐。没有逗乐观众的原因是,他们的小品不是靠故事推进的,是靠语言推进的,没有故事,而语言又十分苍白甚至很庸俗的时候,观众当然不会笑。他们为了弥补语言的苍白,就自己用笑声来弥补。其实,靠语言逗乐子,也是可以的,但你必须把包袱打足,必须把噱头弄好,由于他们语言实在太苍白,就难以把包袱打扎实,所以,他们抖包袱的时候,就难以制造出笑点,就不会让观众发自内心地去笑。总之,巴蜀笑星要达到赵本山的水平,起码还有十万八千里路要走。问题是,他们不想苦行十万八千里了,只想一夜之间就红透中国,老实说,这是不可能的。
【2016.5.4】:在中国汉字里,茶叶的茶字,可谓是十分奇妙的。它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人,下面是木,意思是人在草木间,是回归自然颐养天年的意思。茶字另一个奇妙的含义是,它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八,下面是十八,意思是长期品茶喝茶就可以活到八十八岁,寓意为长寿。从茶字的创造不难看出,中国的文字不仅像形,而且充满各种各样的寓意。这样的文字,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形式美、视觉美和寓意美,把中国文化从字面上就首先推到了极致,让别的文字难以超越。难怪古人要百般地惜字,也难怪古代到处都有惜字炉了。
【2016.5.3】:同志的同,是一张脸,里面一横犹如眼睛,里面那张口,代表嘴巴。同志的志,上面是士,下面是心,士心就是志。同志二字的组合,是一个人在寻觅和呼唤仁人志士之心。自孙中山的同盟会以来,在同志二字前大多要加革命二字,呼作革命同志。也就是说,凡是要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志士,就都是革命同志了。同志的含义其实就是呼朋唤友,就是搞团团伙伙,就是拉山头。山头有好的山头,比如井岗山。山头也有坏山头,比如威虎山。革命同志的山头,当然是革命的好山头,是革命的团团伙伙,不是革命的山头或团团伙伙,革命同志是要彻底消灭之的。如今,同志又被赋予另一种含义,那就是同性恋的同志。同性恋者之间当然是同志,而且也是革命同志。他们的革命是革异性恋的命,是建立同性恋的恋爱观和世界。在这样的局面下,现在我们称呼某某为同志,弄不好会产生岐义。这种岐义一个是团团伙伙的岐义,一个是同性恋那样暧昧的岐义。革命已完成,共军已一统天下,在这样的时候,建议废除同志的称谓,男的就都呼作先生,女的就都称为女士。这样的称呼也算是与时俱进,不至于让人产生各种岐义了。
【2016.5.2】:古代文人有一种很优雅的游戏,叫做拆白道字。此游戏又叫拆牌道字,这种游戏一般在饮酒、填词、作曲的时候玩。这个游戏在唐朝初年就已出现,而且在宋元时期也相当风行。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中引用过宋代的拆字诗一首:“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詠黄鹤,志士心未已。”在这首诗里,拆明为日、月;拆岚为山、风;拆破为石、皮;拆枯为古、木;拆何为可、人;拆重为千、里;拆詠为永、言;拆志为士、心;拆白道字不仅能将要说的字表达得清清楚楚,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用拆白道字行酒令,自然是风雅无穷、讥锋随见。用拆白道字作诗填词,往往能体现一个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可惜的是,现在人们不会拆白道字游戏了,甚至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游戏。现在的人,只会划拳行酒令,或是只能写几句白开水一样的白话诗了。
【2016.5.1】:在中国古代文人众多的游戏中,有一种游戏叫做斗茶。斗茶在宋代出现,随即风靡大江南北,到元朝和明朝时也非常流行。斗茶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斗茶品,各自比较茶品的优劣;二个是行茶令,众人一边品茶一边出题,互为问答;第三是分茶,分茶又叫茶百戏,各自在茶盏上构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简单来说,斗茶斗的是风雅,斗的是趣味,斗的是雅好,这样的品茶方式,自然有助于身心的健康与愉悦。在斗茶的三个环节中,最为有趣的是分茶,在茶水盏面呈现出或是行云流水,或是飞禽走兽,或是花花草草,或是诗文词赋等等奇异趣象,往往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近年来,在成都送仙桥有一茶庄,名曰斗茶,我进去观看过,给我的印象是,这里只有斗茶的形式,毫无斗茶的实质。毕竟,现在已经物是人非,大宋那些儒雅之士,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