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20|评论: 0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66章:居下处后是大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66章:居下处后是大德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新译]
江海能为百川所归之地,是因为它甘居低处,所以能成为众多小河的领袖。
因此圣人要想在上面做领袖,必须把自己的言行放在百姓之下;要在前面当领导,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之后。
圣人处于上而不使百姓有压力,处于前而不使百姓受伤害,所以万民乐于拥戴而无厌恶之情。
这样的圣人虽然不去争当领袖而百姓偏偏选择他们,所以普天之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会意]
      此章老子以江海喻道,倡导领导者必须具备居下处后的圣人之德。
      水是老子最喜欢的事物,也是老子最爱打的比方。在老子看来,水几乎就是道的化身。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章]老子说:“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32章]老子在本章又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倡导得道之人要学习水的艺术,要像大江大海那样胸怀博大、容纳百川;要像大江大海那样弃高居下,弃前处后;要像大江大海那样大度能容,藏垢纳污;要像大江大海那样善利万物,不求回报。
      老子以水喻道并由此引发出一段领袖与人民关系的妙论。老子说:“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在这里用了上与下、先与后两对词组,要想在上面做领袖,不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把自己的话头搁在百姓的话头之上,而是“以言下之”,以谦待之,把自己的话头搁在百姓的话头之下;要在前面当领导,不是事事占先,脱离群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头,而是“以身后之”,民生为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头。老子从领导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提出这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两条判断领导者是否优秀的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老子教诲那些有志成为百姓领袖的人,一定要在修身建德上下功夫。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老子主张以民选官,贤者为王,让百姓推举他们喜欢的领袖。老子这里的以民选官理念和官民平等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是一个让下属“乐推而不厌”的人,反过来说一个让下属“乐推而不厌”的领导者,一定是一个善于居下、善于居后的人。
      老子多次强调“不争”,本章最后一句,“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与第22章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8章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第73章的“不争而善胜”,第81章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要放在一起来理解。老子“争”与“不争”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道的圣人不与他人相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人与他去争;正是因为圣人具有水一样的不争美德,所以他们不会因追逐名利而带来烦恼和灾祸;正是因为天道从来不争高下,所以能够不争而善胜;正是因为圣人只会为天下奉献而不会去索取,所以他们才是最大的赢家;这样的圣人虽然不去争当领袖而百姓偏偏选择他们,所以普天之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居下处后的圣人之德用于为人处世,会使我们终生受益。举个例子,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从农村走出去有所成就的人,回故乡一进村庄见人就要敬烟,以表示对乡亲们的敬重。俺们村有个叫二憨的人是个傻子,别人敬烟时总是没他的份儿,而我每次都恭恭敬敬地敬烟给他,他就夹在耳朵上不舍得吸,见人就拿出来跟人家谝。有一次我给他敬了一根阿诗玛烟,他叫不好烟名就说是“饿死马”,逢人就说,大侄子给我“饿死马”,成了村子里人人皆知小幽默。说这些,是想说处下居后之德要身体力行,有时候你敬别人一尺,别人会敬你一丈;你敬别人一次,别人会敬你一生。


[道歌]
自古容者能大成,
人生艺术学不争。
居下处后是大德。
以此修身益终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