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乡县的莎莎今年11岁,因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其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她是艾滋儿童的消息不胫而走。因为对艾滋的无知和恐慌,家长们将她“赶出”赤塅小学;莎莎转学到县城读书,再次迫于家长压力失学。第二次失学后,赤塅小学校长尹鹏波每周找半天时间给她单独上课。尹鹏波表示:他也“恐艾”,“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艾滋病毒在人际日常接触中并不会带来传染问题,给他人造成健康威胁;可学生家长有代表性的态度是:虽然知道莎莎是孤儿,但只能选自己的孩子,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去冒险,僵局遂成。但艾滋儿童所依法享有的平等受教育权,显然并不应因这般“多数人的暴力”而被剥夺。目前在我国,像莎莎这样的14岁以下艾滋病感染儿童,大约有8000人,公开报道中,他们中的部分人也在遭遇“上学难”的问题;而未被曝光的,尚不知几何。这已不单是个教育问题,俨然已经是社会问题。 因此,能否让像莎莎这样的儿童,将其转入县域、市域乃至省域之内的异地学校,保密入学?相信在异地保密入学的状态下,这些艾滋儿童能够顺利融入校园和社会,正常接受教育和成长。此外,医卫、教育等相关部门,还需加强消除艾滋歧视的科普宣传工作力度。尽力让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发生改观,让艾滋儿童的读书问题再回到“就近入学”的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