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27|评论: 0

[草根播报] 隆昌的客家文化,客家话你还说得到几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末清初,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大批粤赣闽客家人随之西进,进入四川垦荒创业。他们自湖南的汝城、桂东、茶陵、醴陵、浏阳、平江到长江;自粤北途经湖南的宜章、柳州、礼阳、常德到长江而入川,几经周转,其中一部分人最终扎隆昌,并把客家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这方土地上。
http://mmbiz.qpic.cn/mmbiz/ia6zNV1WvoBNFVnKOuUvKhIZMRx1aTBVGea5UMB3gOictuBLcA7xoQvt0auH7tRIC6rmxxcMVOic63fzay4YiaXTJg/0?wx_fmt=jpeg
现在,隆昌居住着约25万客家人。形成了以隆昌为中心的川南客家群体的生活大本营,素有“川南客家大本营”之称。
    全省200多万客家人,隆昌客家人数就占到全省客家人数的十分之一,在四川是除洛带之外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隆昌客家人主要集中在响石、周兴、胡家、圣灯等乡镇。时至今日,这些客家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特有的习俗,说客家话,吃客家菜,行客家礼。他们在隆昌这块热土上留下耕耘的足迹,创造着引人注目的业绩,也积淀下丰富的文化资源。 客家牌坊http://mmbiz.qpic.cn/mmbiz/ia6zNV1WvoBNFVnKOuUvKhIZMRx1aTBVGsWCV9EhvFdpqHibCyyP3zicZicrvorrKqeYAbVP2Lk2YKUkl6DxqXm9CQ/0?wx_fmt=jpeg位于隆昌响石镇老街的“贞节”、“贞孝节”两座牌坊保存较为完整。牌坊为杨氏所建立。据(杨氏牌坊)载:杨氏为客家望族,84世杨维信孤身一人入川,维信死后,其妻邱氏守节67载,故立牌坊以载客家根源。
    此外,牌坊造型和雕刻也都充分体现着客家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牌坊形制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牡丹、荷花、月菊等图案,并配以品字形三重檐和各级飞檐,极具浓郁的客家建筑风格。 客家美食http://mmbiz.qpic.cn/mmbiz/ia6zNV1WvoBNFVnKOuUvKhIZMRx1aTBVGdXtmT5Q5iaiaKes9wFAHU7vufgwTmPUYSDDWeeib71OU6E9kvKjECbk9w/0?wx_fmt=jpeg
隆昌人有着鲜明的饮食习惯,这多多少少源于客家饮食。
       客家美食中,除了单纯的白米饭之外,以米为原料的各种点心和饭菜,如糯米饭、糍粑、九大碗等深受客家人喜爱的食物。每到过年过节,糯米饭,糍粑等菜肴地在隆昌人的菜桌上都可以看见的;在农村,如果遇上婚嫁等事情,九大碗之类的菜肴更是不可缺少。
     早期的客家人入川后,拓荒的体力消耗大、流汗多,为了补充盐份,菜品一直保持着咸、香、肥的特色,这一特色保留至今。而客家人历来生活简约,对于饮食,以经济实惠为原则。腌制类食品成为客家人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如咸蛋、大头菜等等。在客家名菜“烧白”中,腌制菜可谓不可缺少,而隆昌的老百姓更有自己制作腌制食品的习惯。客家布http://mmbiz.qpic.cn/mmbiz/ia6zNV1WvoBNFVnKOuUvKhIZMRx1aTBVGePvMaBcXYZZicRlzmMdxW6kVdVOR8JFbkeKfspfT8ENKIDlezgl6UZA/0?wx_fmt=jpeg 隆昌夏布闻名遐尔,在明清时就成为宫廷贡品,并开始销往海外,成为中国最早出口的纺织品,其生产工艺历史悠久且独特。客家人在隆昌驻足下来后,也把湖广麻布的生产经验,与隆昌本地生产技术融汇交流,历经数辈祖传至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隆昌夏布生产工艺。 客家话
客家话在隆昌被称之为“土广东话”。隆昌能说客家话的客家人不在少数,但是以中老年人为主。隆昌山川镇的光华村、胡家镇的黄荆村和蒲芦村、金鹅镇的光耀村和光兴村等多个村舍村民多以客宾话交流。时光流逝,客家话已渐渐带入当地语言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