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31|评论: 0

利州区金洞乡:啃下“硬骨头” 让群众离梦想更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二五”以来,利州区金洞乡坚持以“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特色种养殖、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为重点,以“决战扶贫攻坚,同步脱贫摘帽”为目标,加快食用菌、核桃、生态猪、黄羊、跑山鸡、乡村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由送钱、送物到扶产业、送技术,由单家独户“输血”到全盘“造血”的扶贫新路。
    2015年,利州区金洞乡最终确认建卡贫困户489户1753人,当年脱贫解困139户554人。全乡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28.3%下降到16.1%,贫困群众离各自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发展优势产业,割断穷根摘“穷帽”
    “店子村2组村民卜正猛家率先脱了贫”!在村里,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新闻”。早些年,卜正猛的大女儿得了白化病,原本就贫穷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无奈之下,卜正猛远赴北京、山东、内蒙、广西等地打零工养家。
    2014年底,回家过年的卜正猛接到了区教育局干部孙志永的电话,“再过几天就过年了,今天我去你家看看。”通过聊天,卜正猛得知区上正在开展“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后,万分感慨,“如果能留在家里发展产业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谁愿意背井离乡挣‘辛苦钱’哦。”
    卜正猛的想法正好和孙志永不谋而合。新年一过,在孙志永的帮助下,卜正猛通过贫困户政策性贷款贷了5万元,决定试着发展金洞乡优势产业——种植香菇、木耳。为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卜正猛和同村产业大户一起到青川“学艺”,回来后他采用椴木种植的方式发展5000椴木耳和5000椴香菇。去年,5000椴木耳收入3万多元。卜正猛实现了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当年脱贫。
    今年5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店子村2组采访卜正猛,不巧的是他不在家。听村民们说,一大早卜正猛就到青川白水镇买鸡苗去了。问及卜正猛目前发展产业的情况,大伙帮他算了一笔账:今年5000椴香菇有收成了,加上木耳和养鸡,预计今年至少有7万元的收入。村支书卜正军乐呵呵地说,“日子越过越好,卜正猛运气也越来越好,三个月前他家还添了个胖小子哦!”
    在金洞乡,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发展食用菌产业中来。2015年,该乡新发展食用菌100万椴(袋),总规模达到650万椴(袋),培育万椴(袋)以上种植大户44户,核桃树种植达4万亩,培育生态养殖大户60户。“金洞白龙湖”牌利州香菇,被认定为广元知名品牌和A级绿色食品标志,食用菌制品(干制食用菌)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用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人人都出一份力,家乡越来越美丽
    农村道路网通没通、通村公路畅不畅,是影响脱贫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利州区已经实现通村公路通达通畅“两个100%”,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5月6日下午,骄阳似火。距乡政府10公里处的乡间小路上,机器声、喇叭声、搅拌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劳作图。再有两公里,我们队上这25公里路就通啦!50多岁的卜停福是龙洞村2组村民,由于常年在外修路,经验丰富,因此被2组村民选为这次硬化路面的“领头人”。
    利州区农村群众在享受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带来便利的同时,不等不靠自觉投入到通组、通户路的建设中。在龙洞村2组通组路的建设中,在家的男人都积极投工投劳,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37岁。尽管工钱比在外面挣的少很多,但是大家都心甘情愿,“这也是为我们自己做事,少挣点钱算个啥嘛。”
    2014年以来,金洞乡整合涉农打捆、交通建设、安全饮水、移民扶贫、对口帮扶等项目资金1600余万元,硬化站湾、田沟通村公路7.7公里,硬化金龙、清河、松柏等通组公路34.8公里,新建通组泥结石路46.5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出行不便的问题。建设饮水池110口,安装饮水管道24.5千米,全面解决了8500名群众饮水难的问题。目前,已全面启动田沟、金龙、店子、松柏等村农网改造,全乡村(社区)的宽带网络正在建设之中。
    巍巍青山,悠悠碧水。走进金洞乡的田间村落,干群齐心协力拔穷根的生动场面随处可见:驻村扶贫干部走村入户,为贫困户解难题、出实招;基础设施建设现场热火朝天;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