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960|评论: 5

[原创]仙女山游记(旧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1 11:27 | |阅读模式
  仲夏,我与诸友游于江口山上,由老鹰沟向仙女山进。雨后放晴,空气清新,淙淙流泉,鸟唱蛙鸣,青山更绿更翠,芳草更鲜更美。一路蹊跷小径,峰回路转,观峰赏景,餐幽饮秀,渐有凌虚之趣,超然之乐了。

  少焉,过寂照庵,至仙女山南对之草山。于此处观仙山胜境,其秀色尤为醉人。苍崖凌宵,绿壁垂底,横碧竖峻,滴翠流青。峰姿巍巍,仙气灵灵,依势成趣,随形化美。足令人感其幽有不亚青城,秀有不让峨眉,美有不雌服于乌尤者也!

  拾级登梯而至顶,顿觉天广地阔,开人胸襟。于是酒食出袋,开怀痛饮。猜拳放歌,淋漓尽致。犹牛犊之疯顽,幼童之嘻戏。

  几杯下肚,大多容颜焕发。一友提议,:“饮暂停,各处观赏去。”

  一友说:“小小仙女山,不外彭祖仙女,塑像庙宇,除此还有什么可看的?喝!”

  我一仰而尽道:“此山虽小,但既称旅游之山,总有它独特的自然风景供人观赏嘛。”

  一友碰杯问我:“你有何独特见解?试给我们指点一二,也不枉大家来一趟”。

  我举杯临风西指道:“你看,远眺良田万顷、绿野无垠,林木葱葱,村庄秀丽,烟波缭绕,勃勃生机。府河南河二水,狂书草画,舞锦飘绫,如矫龙恋聚于山底深邃之处,合为一体而一涌千里。如此天然图画,不算此山一大景观么?你掉头东看,茫茫山峦,错峰叠岭,公路小径弯曲展远,飘缈而尽,大可引人思绪悠远飞升。再请环视周山,可像仙峰之围城?众峰起伏如峰哨,似龙脊,何等雄威。那南山诸岭构成的翘尾修躯而昂首咧嘴者,雄狮咆啸也;西山四峰组合为妇首乳胸缓腹曲腿者,美女醉卧焉!现今对饮这大自然之天成美景,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也!

  诸友循我所述而边听边看,惊叹道:“嘿!不说不像,越看越像,此山可观赏之处原本不少矣!收起酒,游观去。”于是撤席而逛游。大约酒后醉眼朦胧,亦或情人眼里出西施,甲称某岭像猫,乙道某山为龙……或禽或兽或物,不一而足。有的夸张写意,有的栩栩如生。

  游至鹰崖岭下,诸友对其石景远观近望,横看竖审,最终共认老鹰岩是一只鹰头,老鹰洞就是鹰的眼睛,也看出齐山双佛中的坐佛腰下原是一只石兽,坐佛坐在“花轿”上,石兽拖负“花轿”正于行走之间。我的朋友们,为此新发现而手舞足蹈,有如足球入网时之狂欢。

  下山路上,听一山农正与香客谈到:“我仙山茶场村现今人口七百三十六,解放至今已出大学生二十一人,比本镇其他十一村所出总数还多!非但如此,出官亦不少。现今在省、市为官者如蔡汉君、郑贵成……九0年换届,我村一齐就出三个乡镇长……”。

  噫!此山可谓人杰地灵也!真是山得高人则名,人得名山则灵欤!今天可算真正认识了常来游玩的仙女山了。

  朋友们共感不虚此游,一致要我作文以纪念。我虽文墨粗浅,但一者不好有负友望,二者或为游人提供些许视野参考,故试为之记。

  1992年夏

  彭山鹰岩岭石景探源

  凡游过仙女山之人,无有不知其鹰岩岭者。其间老鹰洞,齐山双佛,更是人所乐道之名胜哉。然其掌故传说,乃各说不一耳,说鹰岩岭所以其名,是因昔日柏古松森,为鹰聚栖之所。老鹰洞者,或云岩鹰繁衍后代之巢,或称彭祖炼丹之洞、或曰仙女修身之府。而齐双佛者,云观音如来者有之,道仙女彭祖者有之,或曰光武帝与民女之恩爱,或谓周宣王与三娥之恋情。凡此种种,莫衷一是,然俱无据可查,无证可考。

  析而思之,鹰之聚于林密处也尚可信,然洞深而圆,系人工久为乃成,繁衍虽佳处,孰于鹰而为之与?谓彭祖炼丹,仙女修身,神话可也,若践其实,则洞高而悬,耋耄弱女焉能往返其间也?至于齐山双佛,则观音而无手,如来不禅而立,岂不怪哉;仙女安坐而彭祖恭站,子享父孝,尊幼颠倒也;光武帝未曾入于蜀,焉能斯地艳遇;周宣王与彭祖三女相去数百载,安敢偶匹。

  余曾数游仙女山,且每次必到鹰岩岭。吾爱斯处风景原始,山势粗犷,漫草随意,怪石任形,仰观、齐山双佛并列相依,男左立而女右坐。齐山者,与山等高也。男女并列相依者,情好焉。女佛右侧一岩,缓转斜下、中宽而上窄下尖,曰老鹰岩;宽处中有一洞,即老鹰洞。余退步秒暇观之,盖岩缓转斜下,中宽而上窄下尖者,栩栩一鹰首也;老鹰洞者,恰鹰之锐目也;尤其鹰之喙,尖利苍劲而带钩,更见鹰之神。传说曰老鹰岩也宜矣,不余欺也。移目观其女佛何以竟无下半身欤?反复观察,原乃一石兽横于女佛腰际。石兽嘴齐鼻肿;睛吊额耸、头鬃威秀、狮身马尾,四腿若于行走之间,似虎非虎、类狮不狮,象鹿不鹿,似马非马。此四不象之兽,史书有载,谓之麒麟也。麟背与女佛连接处,有尺余根土飞悬其外,上盈乔木花草,颇似彩舆边饰,而女佛则乘其舆上也。囊括双佛、鹰、麟而一目观之,则宏伟壮观之一幅《男偕女乘麟舆架鹰出游图》也。为蜀中罕见之石景焉。

  然其刻石象,洞鹰目,凿麒麟者,工程浩大焉,非数百人期年不能成也。所志究竟何人何时何事,亦何以其然哉?

  男偕女乘舆架鹰出游,固非神仙之措举,必凡人所为。而能为此者,非一般凡人,必帝王方贵于斯焉。传说中情爱掌故均涉其帝王,然汉光武裹足而不蜀,唯周宣王姬静也固宜,却与彭祖之女三娥相去甚远,岂有少年君主眷恋其二三百岁之枯骨哉?据当地另一流传;救王于危难者,乃本地之民女,姓刘名秀也;而被救者并非汉光武刘秀也。余信其然哉。后人流传中将其救人之刘秀与被救之非刘秀混而淆之,盖因光武帝闻名而民女不名也,久之则谬而莫辩其真伪焉,于是臆生彭女之说。悲哉,是传也!

  考其文字史、周宣王处甲骨金鼎时期,成字极少,记刻略要,多以图形物体记事表意。纵遗其文,三千年劫难,骨化金毁,故有证可考也亦奇矣。若乎汉光武者、其时文字颇丰,笔纸均作书具,典籍诗书浩若烟海,距今亦不足二千岁,若其确有斯事,无证可考也亦怪哉。

  观其石景造形,则工艺粗犷,重神似而无精雕细刻,重大观而不宜近审,此正商周石像造形之特色,非不愿精也,为斯时尚不能也。严格讲,齐山双佛并非佛,造像只为记事耳,且无佛饰之痕迹也。至于麒麟腿间之诸小佛像者,则乃后之人为佛而佛之也。

  以麟言之,亦属远古之作,麟之稀贵,仅咏于诗经,书于春秋。后人谈及,唯崇慕耳。秦汉以来之君,将麟视为圣物,何有幻麟负舆者?远古则不然,姜尚可为座骑,况乎王妃哉。

  辩实而析传,鹰岩岭石景仅表如下一野史:二千八百年前,周厉王姬胡崩,次子趁机乱权,追杀太子姬静。静入巴蜀而乱党穷追不舍。一日逃至江口盐井沟,因饥疲伤重而淹淹一息。忽闻溪水响,视之则一村姑淘红苕。静求其食,女怜之,带于彭亡山腰茅舍,让其饱食,太子感激、求其姓名,答曰刘秀。静见刘秀素雅娇美,国中少见、乃生倾慕之情。俄追兵至、搜房查户。秀将静窖藏而避之。兵过静走,女择僻径送于山下。临别誓曰:“静若娶必妻汝,吾若贵,汝必贵。”却为村人窥之。晚,女双老货市回,村人责其女大伤风化、有辱族规,要双老自裁其女。双老不舍,村人告官而为乱党闻之,诘问所藏类静、追而不获,遂将刘秀乱刀剁之。静逃至中原、汇集众国诸候大军、扫平乱党。方正王位、即发使者迎刘秀。使者回报所以,宣王沧然跌座、数月寝食不振,后传旨造殿封山名曰仙女,拨财物恩泽斯方百姓。百姓感其盛德,乃于刘秀舍后依山形凿成《姬静偕刘秀乘舆架鹰出游图》,以志宣王之美好向往。

  其图也,一表宣王对心上人之尊爱也。乘麟舆、架鹰,唯国君方可享此殊遇,乃让之于爱妃,自己则垂手恭立、尊爱之至可见也。二表生活安宁吉祥。君王偕妻出游,而无一兵一卒相随,何等清闲宁静,何等国泰民安。三表宣王姬静乃中兴圣主。所谓麒麟现而必有圣主出焉。史书记载亦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5:07 |
一不小心,把两篇文章连在一起发了。不好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0:34 |
此贴为二篇。上篇写的仙女山外围风景和该山的灵气;下篇是写仙女山名的来源。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0:33 |
这两篇散文均乃九二年夏天所写,今发来聊搏读者一笑。

发表于 2010-12-29 20:49 |
此等古体游记,信手写来,是何等之功夫也!其文字之功底,文学之造诣绝非凡夫之辈所可为也。
细细拜读,对仙女山有了新的了解。
如此好文怎不提读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6:07 |
此等古体游记,信手写来,是何等之功夫也!其文字之功底,文学之造诣绝非凡夫之辈所可为也。
细细拜读,对 ...
望远 发表于 2010-12-29 20:49 http://www.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过奖了,在望远兄面前只是雕虫小技而已,节日快乐!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