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归学术,专业的归专业鉴于这种局面,不少人提出,毕业论文完全应该取消,在他们看来,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都没有写毕业论文的必要,既浪费时间还产生大量学术垃圾,不如让那些真正有志于学术的人在博士阶段好好锻炼自己的学术能力。 完全取消毕业论文的硬性规定,这有些一刀切。对于学术型硕士来说,做好毕业论文可以说是基本要求。但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来说,是否需要通过学术论文的方式来进行毕业考核,这绝对是可以商榷的。 说到底,毕业论文只是学位考核的方式之一,其合理与否应该更多考虑最初的培养目标和现实需求。而社会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期待,本来就不是他们的科研能力。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进行专业硕士学位的试点工作,并且逐步增加专业硕士学位在整个硕士研究生中的比重。与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硕士的毕业考核方式更加灵活。以某985学校的新闻学院为例,学术型硕士的考核必须通过写毕业论文的方式,而专硕则需要参加三个月的实习,最后的毕业设计既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稿件和一份报告。 不过,与美国专业硕士占整体比重达80%相比,我们的专硕连一半还没达到。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6全国研招调查报告》,截至2015年,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25万人,占比44%。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以增量促存量”的调整原则依然存在,“增量”主要是增加专业学位,“存量”部分的学术型学位以不低于5%的比例调减。所以,短时间内削减大量学术型学位,还不现实。 除了比例不高外,专业硕士学位在培养过程中还面临很多其他问题。在《中国青年报》做的一份调查中,有54.7%的受访者表示专硕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功底不如学硕扎实,实践能力也不见得就比学硕强。”这些都是专业硕士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 学术型人才数量上有必要减少,但不代表社会对这种人才的要求降低。所以应该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实行“严进严出”,不仅论文抄袭一票否决,就连那些质量不高、学术价值小的论文也不应该通过答辩和审查。同时也可以采取奖励措施,对那些扎实研究的论文加分,正向鼓励。
在现有的情况下,完全取消毕业论文的考核恐怕不现实,但是可以在鼓励发展专业硕士的同时,对学术型硕士“严进严出”,撤并一些学位和硕士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真正有志于学术的人进行正向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