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认识的两个孩子,都在国内参加了高考。换句话说,他们都是高考的失败者。被家里送至英国后,都在这里重新读预科。我在询问他们英国的教育和中国有什么不同时,其中的一位男生回复我说: “国内的高考是分数下来之后选大学,而这里是选了大学及想学的专业之后再来选预科要上的课程。前面是为了将就分数,后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 “表面上看没啥区别,但是,区别可大了!” 他在电话里跟我感慨地说。 为兴趣而学,就能让他感到读书有意思。这个男生很喜欢心理学,所以他选了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作为预科所学课程。每次和他电话,他总是很高兴地跟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些课好简单! 另一个例子来自一位女生。她16岁从上海来到英国,在这里开始读高中。这位女生同样讲到了为兴趣读书有着跟国内大不一样的效果:她当年的班上,许多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好,为了考出高分,就把数学作为最终的考试科目。而班上也有英国本地的孩子,同样选了数学,却在考试中考不赢中国学生。十多年过去了,结果却大不相同:因兴趣选数学的英国同学中,有的成了英国一些名牌大学的数学博士;而同样选择了数学的中国同学,大多数在从事会计工作。 这两个不一样的结果,一直令她感到震憾。 另一位读预科的女孩儿,前两年在国内参加高考。高考成绩不理想,便去读了国内的一所警校。后来父母改变主意,让她从国内休学来英国读预科。一年之后,她给我回复了中英教育的几个不同: 一、英国上课时间少,早上九点上课,下午四点放学。其余时间自主学习。而在中国读高中时,除了中午有两个小时休息,从早上六点开始早自习,一直上到晚上十点才放学。 二、一个是自主学习,一个是强迫学习。强迫学习的恶果是,到了大学,如果没人监督,就会非常的放松乃至松懈,弄不好,四年时间会虚度。 三、中国的一次高考成绩就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就读的大学。而英国录取一个学生,要考察学生的方方面面:演讲、报告、论文、考试等。在英国,一个人的未来,绝不是靠某个单一因素决定。 四、中国是大班教学,一个班上六、七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每个人都顾及到;而英国是小班教学,自己所在的班级只有16个学生,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五、英国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要让你永远拥有质疑的能力,同时也让你能够考虑到任何事物的两面性;而在中国读书,老师就是给你固定的模板和内容,然后让你背下来就完事了。 现在,她即将结束自己的预科课程,在九月份进入大学学习。 在升学竞争方面,英国大学的竞争同样激烈。任何不努力的人,都只会被未来淘汰。只不过,这种激烈,和国内的凭考分定终身大不相同。 尽管英国教育有如此之多的优势,但它仍有其致命弱点:牛津、剑桥录取的学生中,私立学生占据了太大太大的比例。那些有钱人,能够让孩子从小就到私立学校里受教育,从而增加了获取更好教育资源的可能性。而普通民众的孩子,机会则小的多。 这是英国教育的硬伤。 不管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选择来英国读书。这些留学孩子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而在我的微信里,问的最多的就是: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出来读书好? 有一位多年认识的朋友,她给我留言说:我女儿想读伯明翰大学,500万人民币能在这个城市买什么样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