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大东区永丰社区万年西小区院内,住着308户居民,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家庭难题”需要解决,谁家暖气不热,谁生病住院,谁家孩子考上大学没钱上学等等,解决小区内这些问题的往往都是同一个“大家长”。
刘秀琴,79岁,1993年退休后开始为社区工作,为便于工作,她每天早晨5时起床后就开始走访小区居民,23年的时间,小区低保户多少、出租房多少、小区有多少棵树多少辆车,在她记录的24个档案盒300多本档案记录中都能找到。
给生病的独居老人做饭
近日,记者来到刘秀琴家,30多平方米的单间明亮整洁,卧室内除了一张床和沙发外,最显眼的要数书柜,上面罗列着一排排整齐的档案,档案盒有24个,里面的资料近300份,每本档案都用标签和序号标明。
刘秀琴告诉记者,建立这些资料用了近十年时间,每一年小区都会有变化,档案随时更新,每天挨家挨户进行登记,包括车辆管理、出租房,低保户、残疾人,为了弄清居民资料,早上吃完饭就去小区溜达,碰见什么事都记下来。“可以说谁家婚丧嫁娶、孩子上学、小区哪有安全隐患,哪里需要维修,我门儿清。”
记者在刘秀琴床头柜上一个翻开的小红本上看到,“去医院给杨素洁分药,买罐头,给胡素梅做粥,买花籽……”
刘秀琴说,前两天家里装修卫生间,加上血压升高,没能对小区情况巡视,也没有去给胡素梅做饭。刘秀琴口中的胡素梅今年60岁,无儿无女,兄弟姊妹都在外地,最近身体不好,每天的晚饭就由刘秀琴承包了下来,做好之后给送过去。
现在小区共4栋楼21个单元308户居民,如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买房子、儿女结婚等家庭变化,要到刘秀琴家说明一下,除了便于更新档案外,刘秀琴会亲力亲为。
刘秀琴告诉记者,前几天4单元邻居家里半夜漏水,来来回回敲了三次门,那一夜都没睡觉,“漏水邻居跟我发火,我还得安慰他们”,第二天跟社区沟通后得以解决。
帮助12名贫困生上大学
永丰社区书记隋宏丽告诉记者,刘秀琴的爱人1985年病逝,她带着三个儿子独自撑起这个家,到社区工作后,依旧热心为小区居民服务,每年小区内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刘秀琴就自掏腰包给孩子补助200元或300元。
在刘秀琴记录的万年西小区考入大学的学生名单中显示,从2006年至今,共有12人考入大学。
刘秀琴没有看记录,直接说出了这12人的家庭情况以及所考入的大学,其中有一位姓芦的学生,2008年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家里父母离异,跟奶奶相依为命,没有条件去上学。
于是刘秀琴把芦某的情况反映给了社区,为芦某争取到3000元的补助,“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生活得还挺好的。”
档案柜下面的抽屉里,18本相册记录着刘秀琴与小区居民的合影,“有的是社区搞活动时,大家一起照的,有的是小区内花开时,联系照相馆免费给老人们照的”。
“这是今年元宵节,小区里的孩子们来陪我吃元宵时照的。”刘秀琴指着每个孩子,说出他们的名字,“他家暖气不热时,我帮忙去找供暖公司,她奶奶生病住院时,我去办的住院手续。”因为家长经常告诉孩子有事找“刘姨”,所以孩子们平时有好吃的也给刘秀琴送来。
当送记者离开时,刘秀琴在一楼刚要拿起扫帚,被楼上一位阿姨叫住,“老刘,你能不能歇着,别干活了!血压170没让你难受是不!”
刘秀琴仰头笑了笑,“我都两天没下楼了,今天这天儿多好啊,活动活动,马上回去!”
对话
308户居民信任
我能动就得管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每天都会有事情找你处理吗?
刘秀琴:天天都有,不管是什么事,第一个找我。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有没有人把火气发泄在你身上?
刘秀琴:那是经常的,但都能理解,他们能找到我,我就得尽力帮着解决。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有没有旅行的打算?
刘秀琴:没有,除了社区组织的,没想过去旅行,大家需要我,308户居民信任我,我只要能动就得管。(文章转载自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