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畅想 宋人张耒的端午诗,如此吟诵“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是啊,三闾大夫虽然是楚国王室的族长,可是,由于与主张连横权贵集团主张相左,所以遭到满朝企图投靠强秦而苟安一隅的文武大臣攻击诽谤,导致屈原声声呼号:“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哀莫大于心死”啊! 既然蒙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冤屈,又投诉无路、申雪无门,如果不是一个忠贞的志士,就可能如江上渔父所言,改弦易辙,放弃坚守,采用实用主义“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醴”态度,起码也保得住三闾大夫职位吧? 然而,有道路自信的他,决绝回答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高扬着政治品格的高洁大旗,坚持着“董道直行”!屈原悲歌“离骚”留下千古第一励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大夫纵身一跳,绝不是懦夫的逃避,而是不愿同流合污的决绝宣示! 他以此“行为艺术”语言,昭示我们:秉持“董道直行”的后来人们,继续“上下求索吧”!“董道直行”就是走正道,正直做人行事,恰与端午的本意吻合,“端”就是站立着,根在地下深处,苗在大地之上,沐浴阳光语露;“午”本就是由逆反,阴逆反,转而为阳了,仲夏开始了,春发夏荣,万物进入繁荣期了!“删其旁条,养其正枝”的季节到了,“不塞不流,不破不立”的大道就在大自然的无声语言中,哲人有言“道法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