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077|评论: 22

[群众呼声] 温氏集团进入南部,农牧局和部分人认为是环保(高污染)企业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单选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69.62%
26.58%
3.80%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6-6-1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在投票之前可以去看看“老朽来也”先生的帖子呢,先了解后投票会更客观公正哈。       
《 带着质疑和疑虑走进温氏集团仪陇分公司 直观的了解温氏集团的真象》
带着质疑和疑虑走进温氏集团仪陇分公司  直观的了解温氏集团的真象
http://www.mala.cn/thread-13646179-1-1.html
(出处: 麻辣社区)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6-6-16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老朽先生的照片
眼见为实呢
1.jpg
2.jpg
3.jpg
4.jpg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6-6-16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老朽先生的眼见为实
5.jpg
6.jpg
7.jpg
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照片只不过是绣花枕头而已。建议大家到农村去看看农民自己养的过年猪就知道了。
华丽的谎言跟肥皂泡一样,最终受害的是我们大家和我们子孙赖以生存的土地、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家养只小狗家里还有味道,况且是规模化养殖生猪????????
手机网友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6-16 10:41
这么好的项目,这么无污染的企业,应该引进到大堰乡去.让大堰的老百姓早日脱贫.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6-16 11:06
2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6-16 11:08
楼上老朽来也,你是温氏的人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政府眼光要长远点,为了南部的环境,为了给我们的子孙留一片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杜绝这个高污染企业进入南部。

发表于 2016-6-1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杰 发表于 2016-6-16 10:37
这些照片只不过是绣花枕头而已。建议大家到农村去看看农民自己养的过年猪就知道了。
华丽的谎言跟肥皂泡一 ...

良杰先生:农民自己养的过年猪和温氏集团现代化集约养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模式和概念,温氏集团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企业发展,其它省市我相信也是注重环境卫生和反对污染环境的。如果是个污染环境的企业,难道国家环保就仍他温氏胡作非为、任它污染中国的环境吗?!

发表于 2016-6-1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朽来也 发表于 2016-6-16 12:07
良杰先生:农民自己养的过年猪和温氏集团现代化集约养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模式和概念,温氏集团在全国20多 ...

我对你的理解很无语,只是我还没想到很好的词汇跟你说,说书面语你听不懂,说南部话,我N多年没回切了,有些土话说得出来,打不出来。这么给你说吧,政府部门主要的目的就是拉动地方的GDP.然后在考虑别的,只要是有啥子不管好坏拉进来再说,懂不,我们在这里反对的意思就是希望政府严格把关,不要此一时彼一时的,现在很多企业是只要政府答应入驻了,按照政府说的做给政府看了,政府信了,不管了,那他们就会无法无天了,你明白不嘛,不要老天天拿个佳能相机这拍那拍的显得你的

发表于 2016-6-16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收益微薄农户弃养增多 温氏模式遭遇环保痛
2015年11月09日 14: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0人参与 0评论
长江商报消息湖北一农户12万投资养猪全亏,温氏股份靠养殖场撑起2500亿市值神话或难持续

□本报记者沈佑荣

畜牧业龙头温氏股份的创业板业绩——2500亿市值甫一登台亮相,就招来业界普遍质疑。

11月2日,温氏股份在创业板上市,一开盘,股价飙升至75元/股,市值高达2500亿,高居深市榜首。

然而,起家于广东新兴县一个小镇,靠养鸡、养猪成就的巨无霸企业,凭什么有如此市值?

一周来,长江商报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温氏模式实则是一种轻资产模式,温氏集团繁殖种鸡种猪,然后委托居民养护,迅速做大养殖规模,通过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得产品定价权,获得不菲收益。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温氏集团将养殖户绑在一起,为其分担风险。

不过,这一模式将受到挑战。多年来,家庭化养猪、养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温氏集团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而收益微薄,也导致弃养农户逐渐增加。

“养猪两年,因污染问题与邻近居民纠纷不断。”11月3日,湖北监利县一居民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他养猪的12万投资全亏了,而像他这样的弃养农户在不断增多。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多个温氏集团养猪产业触角伸及之处,都未能较好解决污染问题。

11月5日,温氏股份董事办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弃养现象存在,但也有居民不断加入温氏养猪。至于环境污染问题,公司会加大力度去解决,会要求养户做好污染治理,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

一个养殖场撑起的资本巨无霸

靠养殖场撑起的深市巨无霸,一开始就遭受市场质疑。

11月2日,温氏股份在吸收合并大华农[0.00% 资金 研报]后正式在创业板上市。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温氏股份以71.98元/股开盘,涨幅达345.7%,最高达75元,随后涨幅收窄至301%。当日9时33分,股票临时停牌。10时34分复牌,股价继续下行,涨幅也收窄至256.53%,随后股票再次临停,直至14时57分恢复交易,收报于55.31元,涨幅达242.48%。接下来的四个交易日,股价两涨两跌,6日收报于56.10元。按6日收盘价计算,市值2033亿。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深市中乐视网[1.36% 资金 研报]总市值986亿,平安银行[0.12% 资金 研报]1772亿,温氏股份超过2000亿的市值堪称深交所市值最高公司。

温氏股份主营业务的核心为养猪养鸡,属于畜牧业。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在A股的畜牧饲养及家禽饲养类企业中,除温氏股份外,还有圣农发展[-3.01% 资金 研报]、牧原股份、大康牧业[2.41% 资金 研报]、雏鹰农牧[0.16% 资金 研报]等5家市值过百亿公司。此外,罗牛山[0.31% 资金 研报]等也是老牌畜牧业类上市公司。不过,其市值难以与温氏股份媲美。有市场人士测算,在畜牧业中,一个温氏股份的市值等于8个牧原股份,10个圣农发展,36个罗牛山,62个西部牧业[0.22% 资金 研报]。

事实上,温氏集团早就开始筹备上市事宜,但因历史原因,公司股东数量远超此前上市所限定的200名股东限额,致其整体上市计划迟迟未能实现。

公开资料显示,温氏集团起始于1983年5月,原新兴县食品公司干部温北英停薪留职,联合七户八人自愿入股,集资8000元创办了簕竹畜牧联营公司。如今温氏股份的主要股东中,均为温氏族人。

2011年3月,温氏集团选择先行拆分旗下兽药资产大华农,将其推上创业板。此前,也曾有传闻称温氏集团将借壳蓝田股份上市。

2013年底,证监会发布第96号文,对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明确上市相关事宜,集团上市之路出现转机。2014年9月,温氏集团通过证监会审核,确立为非上市公众公司,公司随即积极筹备整体上市。

今年4月27日,大华农发布温氏集团整体上市方案,温氏集团计划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大华农,谋求集团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今年8月2日,该事项获得证监会批准。

温氏集团上市还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富翁。温氏集团股东温鹏程等45名自然人出资比例共占50.431%,如果仅按每股16.15元发行价计算,除陈树汉(0.25亿)、温子荣(0.92亿)之外,另43名发起人身家均过亿元。

不过,对于养殖场撑起的深市巨无霸,在湖北一券商人士看来,温氏集团整体上市赶了个好时机,其股价攀高也是基于猪肉价格的走高。

年赚10万的“温氏模式”难实现

温氏集团成为深市巨无霸,其靠的是温氏集团推行的遍布全国养猪养鸡场的温氏模式。

3年前,湖北监利就引进了温氏集团,在该县大范围推广饲养温氏猪。

孔师傅是监利县福田寺镇人,他向长江商报记者详细介绍了成为温氏养猪的养户过程。

“不用投资,一对夫妇,一年养两批半约1000头,在家就能轻轻松松赚10万元。”孔师傅说,2011年,监利县政府引进温氏集团,就有人到处宣传温氏养猪的诸多好处。原本在外打工的他被这些好处吸引,加上几位好友也有在家养猪的打算,2012年春节后,他和妻子就没外出打工,打算加盟温氏养猪。

孔师傅拿出多年积蓄12万元,修建猪栏、修路,购买相关设备,兴冲冲地准备大干一场。猪栏等建好后,温氏集团的人前来验收合格后,签订委托饲养合同,学习养猪技术。

“那一年多,我和妻子天天待在猪栏里,早晨将猪栏打扫得干干净净,按时按点给猪喂食。”孔师傅说,就这样规范操作,得到的结果是,根本难以赚到钱。

孔师傅向长江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一批领养240头猪仔,每次都死了20头,每头猪仔的费用在500至540元之间。饲料是温氏集团提供,虽然不用付现金,但比市场价高出0.4元/公斤。饲料每次的运费2800—3200元,还有电费,药品防疫费等。

孔师傅说,猪仔一般养120至150天,由温氏集团收购。结账时,扣掉饲料费、猪仔费等七七八八的,还有死掉的猪仔,自己和妻子白忙活了。

孔师傅称,原先说的养一头猪的利润190元左右,即便养得不好,一头也有150元,但这个没写进合同,想找温氏集团也没理由。

“起初,还以为只是我一个没赚到钱,后来一打听,很多人没赚钱。”孔师傅说,跟几个朋友合计一番发现,“一年轻松赚10万,根本不可能实现。”

让孔师傅头痛的是,不能赚钱只是一个方面,养猪造成的污染引发纠纷不断,使邻里关系紧张。

“当时头脑发热,导致一年多白干,12万投资全亏。”孔师傅说,在外面打工,做小工一天也能挣150元。

长江商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将猪苗、鸡苗委托给居民饲养,长到一定程度后回购的温氏模式,温氏集团推行了近30年。目前,这一模式被温氏集团推广至全国。

11月3日,武汉一家养鸡场老板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通过委托饲养,温氏集团迅速做大养殖规模,产品快速抢占市场,从而在市场中拥有产品定价权,获取高收益。不过,对养户而言,十多万元投入想要快速回收并不现实。

11月5日,温氏股份董事办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养户进行部分投资能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实际上,公司要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如2013年的疫情暴发,公司亏损不小,没让养户承担。“委托代养费用190元/头左右,年挣10万元,要养500头猪左右,还可以照料家里。”该人士坚称,这一政策对居民有利。

温氏模式撑起的市值神话或难持久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养猪、养鸡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或将是温氏模式推广难以逾越的屏障。

针对养猪污染问题,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公司在全国各地的种猪场安装有排污设施,至于养户的排污问题,公司也有约束。该人士介绍,公司与养户合作,要求有排污设施,前期还会给予一定的排污补贴,新开发的区域补贴要大些,老旧区域就是改造排污设施。一般情况下,500头猪规模的家庭农场,排污设施投资4万—6万元,公司补贴1万多元,占三分之一左右。

“公司与养户存在一个隐形规则,农户投资了,政府监管,如果达不到排污要求,公司就不会给猪苗,养户就会受损。”该负责人认为,公司会监督养户进行排污处理。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基于自身局限性及利润微薄,很多养户并不愿意上排污设施。对此,该负责人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公司会加大力度进行处理。

事实上,由于污染处理不到位,养猪污染已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养猪大省湖南的长沙县环保部门曾测算过,养一头猪日用水量达0.05吨,排出废水0.04吨,其碳排放量相当于同期19个成年人水平。在古华山村,与年存栏10万头生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粪便产生的氨氮含量超标11倍,超出土地等自然环境承载能力15倍。目前,湖南部分地方已经对养猪实施限制性政策。


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吴根义曾到多个省份调研。他表示,在中国一些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已超过居民生活、乡镇工业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除了污染难题待破,弃养也是温氏集团不容忽视的问题。

孔师傅称,在当地像他一样弃养外出的不在少数。

长江证券[-1.35% 资金 研报]出具的研报也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叠加,农村劳动力供给短缺,加上收入增长缓慢,养户存在弃养可能。

湖北一券商人士称,委托代养迅速做大规模,拥有稳定资源端,能快速抢占市场,但这一模式难以保证产品品质,一旦爆发疫情,其损失将难以承担。此外,温氏模式具有可复制性,未来竞争会更激烈。

发表于 2016-6-1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益微薄农户弃养增多 温氏模式遭遇环保痛

2015年11月09日 14: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0人参与 0评论


长江商报消息湖北一农户12万投资养猪全亏,温氏股份靠养殖场撑起2500亿市值神话或难持续
□本报记者沈佑荣
畜牧业龙头温氏股份的创业板业绩——2500亿市值甫一登台亮相,就招来业界普遍质疑。
11月2日,温氏股份在创业板上市,一开盘,股价飙升至75元/股,市值高达2500亿,高居深市榜首。
然而,起家于广东新兴县一个小镇,靠养鸡、养猪成就的巨无霸企业,凭什么有如此市值?
一周来,长江商报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温氏模式实则是一种轻资产模式,温氏集团繁殖种鸡种猪,然后委托居民养护,迅速做大养殖规模,通过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得产品定价权,获得不菲收益。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温氏集团将养殖户绑在一起,为其分担风险。
不过,这一模式将受到挑战。多年来,家庭化养猪、养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温氏集团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而收益微薄,也导致弃养农户逐渐增加。
“养猪两年,因污染问题与邻近居民纠纷不断。”11月3日,湖北监利县一居民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他养猪的12万投资全亏了,而像他这样的弃养农户在不断增多。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多个温氏集团养猪产业触角伸及之处,都未能较好解决污染问题。
11月5日,温氏股份董事办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弃养现象存在,但也有居民不断加入温氏养猪。至于环境污染问题,公司会加大力度去解决,会要求养户做好污染治理,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
一个养殖场撑起的资本巨无霸
靠养殖场撑起的深市巨无霸,一开始就遭受市场质疑。
11月2日,温氏股份在吸收合并大华农[0.00% 资金 研报]后正式在创业板上市。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温氏股份以71.98元/股开盘,涨幅达345.7%,最高达75元,随后涨幅收窄至301%。当日9时33分,股票临时停牌。10时34分复牌,股价继续下行,涨幅也收窄至256.53%,随后股票再次临停,直至14时57分恢复交易,收报于55.31元,涨幅达242.48%。接下来的四个交易日,股价两涨两跌,6日收报于56.10元。按6日收盘价计算,市值2033亿。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深市中乐视网[1.36% 资金 研报]总市值986亿,平安银行[0.12% 资金研报]1772亿,温氏股份超过2000亿的市值堪称深交所市值最高公司。
温氏股份主营业务的核心为养猪养鸡,属于畜牧业。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在A股的畜牧饲养及家禽饲养类企业中,除温氏股份外,还有圣农发展[-3.01% 资金 研报]、牧原股份、大康牧业[2.41%资金 研报]、雏鹰农牧[0.16% 资金 研报]等5家市值过百亿公司。此外,罗牛山[0.31% 资金 研报]等也是老牌畜牧业类上市公司。不过,其市值难以与温氏股份媲美。有市场人士测算,在畜牧业中,一个温氏股份的市值等于8个牧原股份,10个圣农发展,36个罗牛山,62个西部牧业[0.22% 资金 研报]。
事实上,温氏集团早就开始筹备上市事宜,但因历史原因,公司股东数量远超此前上市所限定的200名股东限额,致其整体上市计划迟迟未能实现。
公开资料显示,温氏集团起始于1983年5月,原新兴县食品公司干部温北英停薪留职,联合七户八人自愿入股,集资8000元创办了簕竹畜牧联营公司。如今温氏股份的主要股东中,均为温氏族人。
2011年3月,温氏集团选择先行拆分旗下兽药资产大华农,将其推上创业板。此前,也曾有传闻称温氏集团将借壳蓝田股份上市。
2013年底,证监会发布第96号文,对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明确上市相关事宜,集团上市之路出现转机。2014年9月,温氏集团通过证监会审核,确立为非上市公众公司,公司随即积极筹备整体上市。
今年4月27日,大华农发布温氏集团整体上市方案,温氏集团计划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大华农,谋求集团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今年8月2日,该事项获得证监会批准。
温氏集团上市还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富翁。温氏集团股东温鹏程等45名自然人出资比例共占50.431%,如果仅按每股16.15元发行价计算,除陈树汉(0.25亿)、温子荣(0.92亿)之外,另43名发起人身家均过亿元。
不过,对于养殖场撑起的深市巨无霸,在湖北一券商人士看来,温氏集团整体上市赶了个好时机,其股价攀高也是基于猪肉价格的走高。
年赚10万的“温氏模式”难实现
温氏集团成为深市巨无霸,其靠的是温氏集团推行的遍布全国养猪养鸡场的温氏模式。
3年前,湖北监利就引进了温氏集团,在该县大范围推广饲养温氏猪。
孔师傅是监利县福田寺镇人,他向长江商报记者详细介绍了成为温氏养猪的养户过程。
“不用投资,一对夫妇,一年养两批半约1000头,在家就能轻轻松松赚10万元。”孔师傅说,2011年,监利县政府引进温氏集团,就有人到处宣传温氏养猪的诸多好处。原本在外打工的他被这些好处吸引,加上几位好友也有在家养猪的打算,2012年春节后,他和妻子就没外出打工,打算加盟温氏养猪。
孔师傅拿出多年积蓄12万元,修建猪栏、修路,购买相关设备,兴冲冲地准备大干一场。猪栏等建好后,温氏集团的人前来验收合格后,签订委托饲养合同,学习养猪技术。
“那一年多,我和妻子天天待在猪栏里,早晨将猪栏打扫得干干净净,按时按点给猪喂食。”孔师傅说,就这样规范操作,得到的结果是,根本难以赚到钱。
孔师傅向长江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一批领养240头猪仔,每次都死了20头,每头猪仔的费用在500至540元之间。饲料是温氏集团提供,虽然不用付现金,但比市场价高出0.4元/公斤。饲料每次的运费2800—3200元,还有电费,药品防疫费等。
孔师傅说,猪仔一般养120至150天,由温氏集团收购。结账时,扣掉饲料费、猪仔费等七七八八的,还有死掉的猪仔,自己和妻子白忙活了。
孔师傅称,原先说的养一头猪的利润190元左右,即便养得不好,一头也有150元,但这个没写进合同,想找温氏集团也没理由。
“起初,还以为只是我一个没赚到钱,后来一打听,很多人没赚钱。”孔师傅说,跟几个朋友合计一番发现,“一年轻松赚10万,根本不可能实现。”
让孔师傅头痛的是,不能赚钱只是一个方面,养猪造成的污染引发纠纷不断,使邻里关系紧张。
“当时头脑发热,导致一年多白干,12万投资全亏。”孔师傅说,在外面打工,做小工一天也能挣150元。
长江商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将猪苗、鸡苗委托给居民饲养,长到一定程度后回购的温氏模式,温氏集团推行了近30年。目前,这一模式被温氏集团推广至全国。
11月3日,武汉一家养鸡场老板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通过委托饲养,温氏集团迅速做大养殖规模,产品快速抢占市场,从而在市场中拥有产品定价权,获取高收益。不过,对养户而言,十多万元投入想要快速回收并不现实。
11月5日,温氏股份董事办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养户进行部分投资能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实际上,公司要承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如2013年的疫情暴发,公司亏损不小,没让养户承担。“委托代养费用190元/头左右,年挣10万元,要养500头猪左右,还可以照料家里。”该人士坚称,这一政策对居民有利。
温氏模式撑起的市值神话或难持久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养猪、养鸡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或将是温氏模式推广难以逾越的屏障。
针对养猪污染问题,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公司在全国各地的种猪场安装有排污设施,至于养户的排污问题,公司也有约束。该人士介绍,公司与养户合作,要求有排污设施,前期还会给予一定的排污补贴,新开发的区域补贴要大些,老旧区域就是改造排污设施。一般情况下,500头猪规模的家庭农场,排污设施投资4万—6万元,公司补贴1万多元,占三分之一左右。
“公司与养户存在一个隐形规则,农户投资了,政府监管,如果达不到排污要求,公司就不会给猪苗,养户就会受损。”该负责人认为,公司会监督养户进行排污处理。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基于自身局限性及利润微薄,很多养户并不愿意上排污设施。对此,该负责人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公司会加大力度进行处理。
事实上,由于污染处理不到位,养猪污染已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养猪大省湖南的长沙县环保部门曾测算过,养一头猪日用水量达0.05吨,排出废水0.04吨,其碳排放量相当于同期19个成年人水平。在古华山村,与年存栏10万头生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粪便产生的氨氮含量超标11倍,超出土地等自然环境承载能力15倍。目前,湖南部分地方已经对养猪实施限制性政策。

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吴根义曾到多个省份调研。他表示,在中国一些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已超过居民生活、乡镇工业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除了污染难题待破,弃养也是温氏集团不容忽视的问题。
孔师傅称,在当地像他一样弃养外出的不在少数。
长江证券[-1.35% 资金 研报]出具的研报也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叠加,农村劳动力供给短缺,加上收入增长缓慢,养户存在弃养可能。
湖北一券商人士称,委托代养迅速做大规模,拥有稳定资源端,能快速抢占市场,但这一模式难以保证产品品质,一旦爆发疫情,其损失将难以承担。此外,温氏模式具有可复制性,未来竞争会更激烈。http://y2.ifengimg.com/a/2015/0708/icon_logo.gif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朽来也 发表于 2016-6-16 12:07
良杰先生:农民自己养的过年猪和温氏集团现代化集约养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模式和概念,温氏集团在全国20多 ...

赵老先生:麻烦你老人家去看看中盐银港。去乡下看看到处被砍伐的树木、还有每天大烟囱排出的废气等等。。。。。。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6-16 13:09
本来就污染,还一堆道理,别的地方引进污染企业,难道我们南部就要学吗

发表于 2016-6-16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想说,有人在说,那些猪是给承包农户养的,温氏主要是配备设备,猪仔,饲料,技术而已,那我们就想问了,他温氏能一对一,点对点的跟农户搞好一切吗?我说那是不可能的,那肯定也有更多人跟我的答案一样了。所以始作俑者是谁呢,难道不是温氏吗?难道不是吗?

发表于 2016-6-1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部不欢迎温氏养猪

发表于 2016-6-1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投了票也没用 南部招商引资进来的没几个是搞的好的  时间会证明一切 直接受影响的只是老百姓   

发表于 2016-6-1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反对在南部大范围养污染环境的猪!
青山绿水的南部会被弄的臭气熏天!
江河水,地下水会变成猪粪水!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