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场名为“川渝民间诗歌势力展”的文化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川渝两地多个诗歌群体的诗人带着作品汇聚蓉城。同一时间,一艘货船从南充出发,沿今年3月刚开通的南充-重庆-上海航线,一路向东,走向世界。诗和远方,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同频脉动,生动映射着川渝两地长期以来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这种合作,不仅具有深厚的内在基因,同时也指向美好的未来。(6月13日四川日报)
川渝合作是一项大战略,毫无疑问合作大于竞争,无论是放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层面,还是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层面,都是极具深远意义的。这次合作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让群众感受到真实而具体的利益。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川渝合作具有三个方面的新意义,合作大于竞争,是良性、共赢的一种局面。
便捷的道路交通给川渝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川渝之间的时空距离更短了,居民身份证、医保就医的异地办理、结算让川渝群众办事更方便了,生态环保联动协作水平更高了,川渝毗邻地区合作更密切了。事实证明,川渝合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两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文化深度交流交往为巴蜀文化的发扬光大注入活力。川渝合作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了较好的条件。2004年签署的《加强川渝两省市文化合作,共谋文化发展的协议》、《推进两省市广播电视业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和《加强两省市旅游合作的协议》,促进了两省市文化合作,2011年签署的《重庆市成都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制定了成渝两地工作交流协调机制。川渝两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三国文化、巴渝文化、红色文化、峡江文化、陪都文化以及山水文化等使地区文化特色鲜明。成渝地区拥有7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占西部地区的58.33%,20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还拥有川剧、蜀绣、铜梁龙舞、万盛苗族踩山会、绵竹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一场名为“川渝民间诗歌势力展”的文化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川渝两地多个诗歌群体的诗人带着作品汇聚蓉城。其实这还只是川渝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随着川渝合作的加快,人员往来的频繁,文化交流自然就会全方位展开。这对于川渝两地群众来说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慰藉。
打破地区壁垒,建设统一的战线,促进资金、人员、劳务及旅游等在两地之间自由流动。建立完善的区域市场。我们才能看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