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92|评论: 0

[群众呼声] 成渝城市群发展中,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相得益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7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随着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的推进,川渝两地在产业合作上也不断升温。成都和重庆,是西南版图上重要的两座城市,四川与重庆正携手共筑成渝城市群,建设国际知名、国内领先、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此背景下,未来川渝合作的意义是什么,合作的方向在哪,将有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城市群在沿海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内陆也需要一个增长极,这样才能形成沿海和内陆两个高地。在我们国家大多数城市群,城乡差距是一个制约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矛盾,但在成渝城市群发展中,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相得益彰。成渝城市群也是西部最有活力的城市群,通过川渝合作构筑内陆经济发展的高地,将改变中国经济区域的版图。另一方面,与其它城市群紧张的人均环境、资源供给相比,成渝城市群水土资源的匹配条件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都优于其它城市群,有很好的发展基础。
  这些合作内容很具体,大家都能从川渝合作中感受到生活的变化。例如,两省市高速公路ETC一体化,市民出行在两省市高速路边界不再停车缴费,实行公交一卡通后,两地市民的公交卡甚至都能通用,充分享受同城化带来的便利。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将构建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一主轴、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实现重庆、成都之间以及与周边城市之间1-2小时通达。
  针对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两地需真正打破省级行政壁垒,实现产业、市场、流通的真正融合。重庆要发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产业体系全的优势,积极成为川渝两地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在环重庆城市群的四川部分地市建立汽车零部件工厂,打造形成全国一流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体系。
  “川渝两地人文相近,资源禀赋相通,市场、产业的关联度和互补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但重庆、成都两个核心城市协调合作机制仍需健全,空间发展战略缺乏充分对接,高端发展平台的谋划和建设竞争大于合作,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经济尚未形成紧密的有机联系,基础设施建设不尽协调;沿江港口建设缺乏统筹,三峡枢纽通过能力不足,以重庆、成都等为起点的中欧班列运输有待优化;
  两个细胞只有主动破除自己细胞壁,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如果没有产业、市场、流通等多方面的真正融合,合作只能纸上谈兵。双方将推进川渝两地交通、信息、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加强在科技教育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合作。同时,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强区域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