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早的农家乐
---府河岸边世外村
如今,说起“农家乐”,成都郊区遍地都是。可是,在解放前,要去农家乐玩,只有到北郊才能寻到一处,那就是有名的“世外村”。
抗战爆发后,成都涌来了愈来愈多的沦陷区的民众,城内人口几乎一下子饱和了。为了方便躲警报,又在城墙挖了多处缺口,通往城外。北门文殊院后面正对万福桥的城墙、西城角(今天的通锦桥处)城墙都挖了这样的缺口。这些缺口,除了躲警报方便,也成了许多人出城到府河一带游玩的通道,这样,万福桥两头的茶园、酒店、饭馆生意兴隆,常常爆满。
1944年,就有金华街、万福桥、上河坝一带号称“四大天王”的冯鹤龄(“林深处”茶园老板、区保安团长)、王秉章(“王记钱庄”老板、万福社社长)鄢志成(“鄢记香烟糖酒店”老板、警备司令部营长)和周凯(“龙华客栈”老板、保长),出资与距万福桥二里府河北岸的农民联办了一处休闲娱乐场所,在那儿盖了一个大院,一色的玻窗、漆柱、青瓦房屋,四周栽植花木,经营茶、面、饭、烟、糖果、瓜子、花生,邀请艺人说书、演唱,还邀请成都书法大师曾默恭题撰匾额和楹联。去那里的顾客老远就望见门上方一道横遍“世外村”,门两边联书:“府河原野年年叶茂;农家院落岁岁花香。”为了“世外村”顾客安全方便,村主还让八大金刚:冯鹤龄之子冯永军、王秉章之子王良成、鄢志成外侄文虎和文龙负责院内治安,警署巡官郭志民之弟郭哑巴、外号“水军都督”的吴国和、外号“穿江蛇”的李玉昆和外号“水鬼”的陈达负责撑船迎送顾客。维持治安的四人带着长枪短炮,整日巡视在村内外。有个叫田七的流氓因在世外村调戏妇女被绑到万福桥示众,起到杀一儆百之效。四个撑船的,每两人负责一只船,从万福桥河坎接客,载到世外村前河坎,再从此载客送回被处,两只船整日交换往来于府河上。
由于世外村环境优美,膳食娱乐周全,保安尽职,在万福桥和世外村之间河上还有船接送,加之媒体报道,城里人趋之若鹜,生意越来越兴旺。村内灯红酒绿,茗碗飘香,说唱优雅,棋牌声响,好一处休闲娱乐之地。河上接送客人的花船绚丽新颖,一人把舵,一人点篙,加之雇了几个少男少女吹弹歌唱,阳光下,月色里,琴声歌声桨声连成一气,大有当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秦淮河韵味。
抗战胜利后,黄埔军校要搞军事演习,下令把“世外村”撤了。因为它是成都最早的农家乐,老人们依旧对它念念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