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两风流,唐吟身边树,宋描胸内竹。这是永泰傲人的文化情怀。 从唐至宋,永泰县三立三废,元初彻底并入盐亭县。盐亭行政区划的辉煌莫过于在今境内盐亭、永泰、东关三城并存,辖区肯定不止今天之范围。永泰处于出川第二蜀道米仓道南段,潼保古道(南北交通线)和潼顺古道(东西交通线)穿境而过。其时,永泰位于盐亭和东关两县交通中间点,位置重要。 说永泰人文历史必提两位重量级人物,一是李义府,二是文同。 李义府,唐朝政治家、文学家,是唐高宗、武则天的重臣。他拥护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个女皇帝的政治革新举措,却触犯保守势力的利益,被政敌攻击为“笑面虎”。李“两起两落,三度为相”,终客死横州赴任路上。从穷乡僻壤走出来,驻足大唐帝国核心,虽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却也书写了永泰、盐亭、四川的骄傲。 文同,文翁后嗣,生于1018年,卒于1080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与何荣、安佛人任伯传在1049年同中进士,写下了今盐亭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传奇。文同曾在邛州、大邑、洋州、湖州任职,处处关心百姓,地地留下墨香。1079年,其赴湖州任职,人称文湖州,第二年正月二十日病逝,享年六十余岁。 文同在洋州(辖今陕西汉中等地)任职期间积极兴办学校,挑选品行、学问最优秀的人主事,劝勉百姓子弟上学,自己还多次到学校训导。拟《奏为乞置兴元府学教授状》,建议朝廷设“汉中府学教授”一职,汉中的教育事业由此蓬勃发展。重修洋州城,整治社会治安。革除积弊、体恤民情:废除“榷茶法”解决茶农疾苦;上奏《论官场榷盐宜预为计度状》解决州民吃盐问题。重视公益事业,修建园林景观,洋州一时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他以学名世,擅长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赞许,尤受其亲戚苏东坡的喜欢,苏曰:“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世俗之人爱牡丹,文与可挚爱黄竹。巴蜀多竹,房前屋后,山梁沟谷皆见其影。他迷恋竹,由诗及画,开创墨竹画派,是湖州竹派宗师,胸有成竹的典故便是其作画轶事妙闻。九龙闲人评价说文同“爱竹恋竹,思竹想竹,其身心有竹的思想,外表有竹的神韵”;何增鸾、刘太焰是“文同学”专家,笔者一提到文之成就,两位老先生对其竹韵更是赞口不绝。品尝竹笋、观竹、画竹,以竹修生养性,是地地道道的“竹痴”,汉中人美名为“窃绿先生”。著作流传后世的有《丹渊集》和《拾遗》,收录美诗文238篇。 940年过去了,汉中人仍怀念笑笑先生。2016年4月,“纪念文同知洋州学术研讨会”在汉中举行,大会特别邀请79岁的何先生作专题发言。 反观其故里永泰,笑笑先生的光环似乎褪尽,只留下他和李的墓茔诉说岁月的流逝。当风儿轻拂时,文博士梳理着墓旁那丛黄竹,李先生数着树上时光的遗痕,他们静静地回忆着曾经的辉煌。 盐亭没有大储量的矿产资源,却有着几千年的人文底蕴。我们没有扬长避短,没有发挥我们的优势,没有认真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文同墓,义府坟比古庙陈家庵历史悠久,然而祭祀的民俗活动却没有后者有声有色。岐伯故里举行了几次研讨会,有关项目省级申遗已经获得成功。今年3月18日,金鸡举行的祭祀活动轰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盐亭的品牌效益初现,机会来了,不要等,不要靠!等,等不来发展,靠,靠不来跨越。陈家庵为什么香火旺盛?那是因为远近乡民心中难舍的血亲情结。茶亭为什么申遗成功?那是因为包括刘仕龙、李秉权先生等若干代人自发的坚守。盐亭为什么比西平理直气壮,是因为我们民间积淀很深厚。 永泰人行动起来,东关人行动起来!盐亭人行动起来!文同的后嗣、粉丝行动起来!宣传文同事迹,推广文同文化,弘扬文同精神。大家集思广益,积极探讨,成立文同研究理事会,召开专门的学术研讨会。转载宣传资料,为帖子点赞,为活动喝彩。滴水汇成大海,你一分,我一角,积少成多,建立专门的民间基金,账目公开透明。通过同学或者宗亲关系招商引资,成立独资或者合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传媒公司。我们可以遥想不久的将来:发展起来的永泰风景区“竹文化”墨韵流香,它和规模宏大的“嫘祖陵区”交相辉映。北有岐伯,南有嫘祖,中间永泰,盐亭必定辉耀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