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个素不相识、精神失常老人一照顾就是32年,58岁的关正富却说“没什么,这是任何一个善良的人都会做的事”。 关正富住在经环社区。1984年的一天,他在单位附近垃圾场看到两个人捡垃圾堆里的食物吃,年纪50岁左右。 乱糟糟的头发,脏兮兮的衣服,路过的人都避开绕着他们走,关正富却走了过去,他怕他们捡垃圾吃会生病就去阻止,还买了些吃的给他们,发现他们是精神病患者。 离开后,关正富仍旧放心不下便四处打听,得知两位老人都住在附近,因为生活遭遇,都患了精神疾病。由于两人犯病时曾有暴力倾向,没人敢接近。 据了解,两个老人曾经在同一家企业工作,因相继患上精神疾病被安置在同一院子,成为邻居。关正富去了两人的住处,看见到处乱七八糟,让他很心痛,觉得应该照顾他们。 怕被排斥,关正富开始慢慢接近他们。他每天给他们买吃的,陪他们聊天,一坐就是半天。也许是很久没人接近,两位老人开始对关正富很好奇,并慢慢接纳了他。关正富趁机拉着他们去附近的澡堂,亲自给他们搓澡,还换上了新衣服。带他们去理发,但好几家理发店都拒绝了。“当时理发1块钱,我对最后一家说给10块钱,他们才同意了。”关正富说,一天下来,两个人完全变了样。 关正富的妻子非常支持他的做法,“即使帮不了大忙,至少也要让他们过得体面一点。所以,他拿家里的钱物去帮助他们,我从不说啥。”她说。 从1984年到1989年,两位老人的生活一直由关正富照顾,提供一日三餐,生病了送医院看病。后来因为他工作太忙,照顾不过来,决定帮两人找家养老院。 他先后找了11家养老院,“我就想找一个能把他们照顾好的地方。”他说,在1992年之前,他断断续续送两位老人去过几家养老院,但时间都不长,“要么是伙食不好,要么工作人员态度不好。他们够可怜的,不能再受这些委屈。” 最后,他选择了一家在二道桥附近的养老院,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让两位老人安定下来。“照顾了他们那么多年,彼此有感情,我有责任让他们过得好。”关正富说。 安置好两人后,关正富开始为他们找家人,“他们太孤独了,有了亲人会好很多”。 2008年,关正富通过周边人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其中一位老人的妹妹,这位老人与妹妹相见不久后就去世了,“与亲人相认至少让他少了一个遗憾,我也安心了。”他说。 关正富通过打听得知,另一位老人犯病前结过婚,妻子怀孕时与他离婚,回吐鲁番老家了。他根据这个线索去吐鲁番打听,最终找到了这位老人的前妻和女儿,但她们都拒绝接老人回家。 后来,关正富又找到这位老人在乌市的表妹,与她们商定老人的养老院费用由老人的女儿来负责,老人在乌市期间的大小事情由其表妹来处理,关正富协助。 虽然帮老人找到了家人,但关正富还是每月去养老院看望几次,“我只有亲眼看到他好好的,才放心。”他说。 经环社区所属三工片区管委会退休人员管理所干部张桂珍说,关正富的事迹被邻居们熟知,“大家都称他为家门口的‘道德楷模’”。(内容源自于《都市消费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