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6.2%,其中手机网民达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5万人。农村网民规模达1.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回顾过去的10年,网站数量增长了10多倍,用户数量更是上升了20多倍。
文化大发展,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文化,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娱乐,凝聚人心,还能实实在在地增加人们的财富,增加社会的财富。
从城市到农村,从精神需求到物质需要,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发达、经济的增长、文化的繁荣,更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提速与进步。
●网络入农家:打开窗口,带来快乐
旧县镇60多岁的村民林桂和是旧县村的艺术发烧友。由于年轻时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这个爱好一直没有实现。有了互联网,情况不一样了。2010年10月,林大爷通过互联网搜索自学了乐理知识和乐器制作,还自己搜集材料,按照网络教学步骤组装了二胡、三弦二胡等乐器。作为旧县镇“百合艺术团”的团员之一,他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的歌曲素材,平日里没事就听听、揣摩、研究,终于过了创作歌词、谱写乐曲的“大瘾”。根据网上的素材,林大爷还创作了快板、表演唱等节目,成了“艺术团”的保留节目。
这就是互联网文化,人们往往认为这个新鲜事物是城市居民的“专属”,实际上,网络已经深入乡村、深入农家,为这里的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
●网络进社区:便捷利民,凝聚人心
伴随着时代进步,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基层社区的每个角落。
“社区借助网络,不仅拉近了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促使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社区文化。“比如我们会在网上发布公益消息,号召大家为地震灾区捐款,或为公益机构‘太阳村’的孩子们捐款、捐物,大家都特别热情。在网上,各个社区联合起来,捐款、捐物非常多。”
这就是互联网文化,它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更凝聚了人心,为社会和谐搭建了一个既虚拟、又实在的崭新平台。
●网络促致富:传播技术,带来效益
网络文化在给人们带来生活“幸福感”的同时,也会带来经济效益,逐步培养人们新的消费文化观念。
在北京市延庆县旧县镇大柏老村,有一位通过不懈的努力,从4头猪开始养起的32岁的养猪专业户马云 ,她借助互联网,掌握了基本的养殖技术,学会了畜牧常见病的预防。4年过去了,现在她养的猪已近2000头,村子里建起了现代化的猪舍。
敢闯敢干加上会利用互联网,讲科学、懂技术,马云现在已经在农村合作社为农户讲课,并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重庆易域网站建设